“政府很为我们农民着想。现在,我不仅每月可领上百元低保金,逢年过节还有社区送来柴米油盐,将来国家还要给我们发养老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武鸣县双桥镇双桥社区的陶玉群今年57岁,是农村低保家庭。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她还是决定每年省出50元参加县里的新农保。
老百姓质朴的话语,透露出的是对新农保制度的信赖和期许。
从关注自身养老问题到成为被关注并受益的对象,南宁六县六城区的老百姓亲历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试点到制度全覆盖的发展历程。武鸣县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去年,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良庆区被列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1月,马山县、隆安县、西乡塘区、邕宁区被列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目前,南宁12个县区均已被纳入试点范围,试点县区覆盖面在全区率先实现100%。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面铺开,南宁顺利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三项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对象分别为城镇从业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农村居民,在成功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向着“人员全覆盖”推进,让更多群众共享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农保让农村老人领上“工资”
“今后我也能像城里人那样领工资了,每个月有80元基础养老金。”江南区延安镇的朱球英老人领到崭新的存折后笑得合不拢嘴。新农保是国家对农村养老体系的一次制度革新,打破了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让农村老人也像城里人一样领上了“工资”。
新农保政策虽好,但最初很多老百姓都还不了解。为此,各乡镇新农保工作人员协同社区、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为大家提供从参保登记到资格认定的“一条龙”服务,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实现参保。据悉,参保群众只要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和相应的费用到村委会填一份登记表,剩下的就交给村、镇相关工作人员,一个参保人员的手续仅2分钟就能办完。村委会当天上交登记表,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其信息录入广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不到一天即可得到审批结果。
“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现在老了,不用缴一分钱却能每月领80元养老金,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想到新农保给自己带来的生活保障,良庆区大沙田那陈镇坛留村62岁的老苏心里美滋滋的。
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年年在涨
“又涨了150多元!这几年,养老金真是看得见地年年在涨!”南宁市退休职工覃爱萍望着存折里刚打进来的1300多元养老金,喜上眉梢。她清楚地记得,2006年时的养老金只有现在的一半,退休后她和老伴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每月还得从儿子那里拿生活补贴。“现在好了,养老金增加了,心里踏实多了!”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老有所养”,南宁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加快推进,参保范围覆盖了全市各类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代课老师、民办教师、被征地农民、企业军转干部等特殊群体,参保人数从2006年的46.19万人增长到目前的89.50万人,就业人群“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形势要求,分离企业办社会,减轻企业社会性负担,南宁市在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不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2002年以来,南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会化管理服务框架,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南宁实际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退休人员利益的特色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道路,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488个,其中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22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1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351个(含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141个),基本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已超过99%。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