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烟草业实施减员增效,大批职工获得一次性“买断工龄”补偿金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今,这些“强势行业”的失业者晚景凄凉,待遇甚至不如普通失业者。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让中国烟草业背负着双重压力:它合法地参与制造了许多癌症患者;而它自身的员工,被大批地、以不合理补偿后,抛到社会,自生自灭。
此前,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呼吁妥善安置烟草行业这3万多名职工。
“强势行业”的失业者
今年4月9日,河南省襄城县,55岁的姚全义呆坐在家中。他只能通过喉部一个裸露的小孔呼吸。
这是一个对生活近乎绝望的人,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年自己承担的养老金和医保费用达5000多元;他的妻子多年前在县城的水泥厂下岗,至今没有工作;儿子在外打工,仅有一点微薄的收入。
姚全义曾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工作了25年。在未下岗前,姚全义的工作是从烟农手中收购烟叶,打包后出售给卷烟厂。襄城县的烟草品质优良,除供应中国高档香烟外,还大量出口。
2005年,作为河南烟草公司减员增效的试点,襄城县烟草公司包括姚全义在内的273人被买断工龄。姚全义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买断工龄,获17万多元补偿金。2007年,他患上喉癌,两次手术,花费了20多万元。
姚全义的困境并不是特例。原襄城县烟草公司职工崔金平1976年参加工作,被买断工龄后第二年身体半瘫,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还有一位近20年工龄的女职工,一家六口人都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均被买断,现在孩子上高中的费用都难以为继。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烟草行业各企业为解决人员冗余问题,纷纷进行裁员增效,手段就是买断工龄。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湖南永州,市烟草局所辖县局减员增效后的岗位是原职工总数的60%左右。如宁远县烟草局当年在册职工达500多人,只给300个岗位;江永县烟草局当年在岗人员是243人,只设岗位150个,仅占职工人数61%。这就意味着,有近40%的职工需要被买断。
山东烟草系统于2003年9月开始进行行业结构调整,有3100人被买断工龄。原山东临清卷烟厂有459名职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当年两险每人交1600元左右,而在2009年就上涨到5800元的标准。一个40岁的职工,按照20年的工龄计算,买断金是15万元左右,再交20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按平均每年交7000元算,就剩余不足2万元。
鉴于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此前建议,妥善安置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
蔡继明指出,由于缺乏合理的善后措施,导致各地烟草企业被买断工龄的职工抗议不断,以至于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在辽宁、河南等十几个省内,发生了多起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起诉、上访、游行示威等事件,涉及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3万余人。
除涉嫌违反《劳动法》、补偿过低、缺乏社会保障问题外,蔡继明还指出买断职工工龄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采用了非职工自愿的手段。既然职工不愿被买断工龄,为达到裁员目的,烟草企业通常宣传说买断工龄是必须的,早点接受还有补偿,晚了就什么都没有。普通工人缺乏维护权利的法律知识和能力,被迫接受。
假公济私。借买断工龄之机,烟草企业管理层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插进来,成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买断工龄是一种裁减富余人员的手段,但是一些干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职工被辞退后,企业短期内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并借机徇私受贿,同时拒不录用原辞退职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