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国的许多制造行业一样,建筑机械的核心零件现在还主要依赖进口。赵静的轧路机里面最关键的低压泵等零部件,都需要从美国进口。她介绍,美国供应商先把设备卖给中国分销商,再由分销商卖给她。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分销商涨价。“分销商怕客户流失,到现在一直没涨,等于把汇率损失自己消化了。但长期下去他们也撑不住,早晚会涨钱。那时候我们的成本就更高了。”她说,她的一台轧路机的成本是人民币2。7万左右,售价在3万出头,“跟那些做来料加工的服装厂比,我们的利润就算不错了。”谈到眼下不少出口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纷纷采用人民币结算,赵静摇着头无奈地说:“只有柳工、三一那种大企业才可以,我们根本不行。欧洲、澳洲的客户都愿意收美元。跟其他货币相比,美元还算比较稳定的,国际结算惯例就是用美元,你用人民币结,人家目前不认可。”
低价牌打不下去了
多年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价格优势,一旦失去价格竞争力,很难靠产品质量打动国外买家。赵静对此深有感触:“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货就是要便宜。有时候真是受刺激。前年去德国参加展会,一位北非的客户看上了我们的产品,嫌我们卖得贵,非要降价30%。我说,您先别砍价,等我给您介绍介绍产品质量。结果他根本不听,转身就走了。”
赵静感慨,中国企业互相压价竞争的情况十分严重,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才给国际市场留下劣质廉价的印象。“其实我们的质量并不差,但这种印象不是一时能扭转的。现在人民币汇率这么高,工人工资一个劲儿涨,我们再不涨钱真扛不住。可一涨钱,客户就流失了。总的感觉就是这几年厂子越来越难做。如果真发展到赔钱的地步,心里挺愧对老爸之前十多年的打拼创业。”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对汇率那么敏感呢?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确实影响了出口贸易。更重要的是,我国贸易是来料加工和代加工为主,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增加后,国际市场可以不选择我们的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