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这个朴素的愿望,因养老金空账的扩大化,现在越来越受重视。
“(官方)说有结余,但我担心,现在我每个月交好几百块养老保险的钱,等我老了,能否领回足够的养老金?”一名就职于某通信机构的年轻白领陈强(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陈强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以广东省为例,目前该省个人账户空账已达400亿元。除了广东,其他省市亦面临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加剧的窘境。
“我主张采取名义账户制,同时改革投资体系建设,至少达到投资回报率跑过通胀率,进而实现投资收益的合理分配。”7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养老金空账“扩大化”
目前的空账问题主要出现在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上,这一养老金制度开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企业职工养老由国家负责转为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养老制度设计的时候,存在有两种意见:一是当时的劳动部(后被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为可以维持现收现支的方式,二是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后被并入发改委)坚持要采用个人账户,最后采取了妥协,形成了“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郑秉文掌握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金额约为2.5万亿元,但实际上账户里做实仅有2703亿元。
而且由于当期结余不足,养老金的发放不能拖欠,一些省份不得不向个人账户借钱,个人账户缺口已经超过了2.2万亿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