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关事业养老金改革的框架需可以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与企业职工一样,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支柱构成,基础养老金不需缴费,由财政支付,其水平与企业单位的基础养老金相当;二是形成个人账户,其缴费水平也与企业单位保持一致;三是制定过渡期方案,适用于改革之前已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四是制定职业年金方案。
养老金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养老金改革会影响退休后几十年的收入,通常会采用过渡期方案,逐步降低养老金水平。就改革之前工作的人而言,他们并没有积累个人账户,也需要有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补偿。按照1990年代企业养老金改革的方案,当时1997年后参加工作的人为“新人”,他们完全采用新政策,新旧制度交替完成要花30年左右的时间。参照这个思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的变化也将是缓慢完成。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可由基本部分和附加部分决定,首先是基本养老金,其中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越长,替代率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与投资收益挂钩。这两块相加,旨在与企业养老金趋于一致,如此,退休前相同工资的人,基本部分的养老金在企业和事业是一致的。
其次还可以有附加部分,即自愿参加的职业年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个人基金账户,与企业年金类似。职业年金是各国普遍做法,以激励公职人员勤奋清廉的工作,以换取较为丰厚的养老金。若职业年金的收益率与工资增长率相同,则缴费30年;若职业年金要提供在职时工资20%的养老金,则缴费率需为8%,这一水平与很多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率近似。
有研究提出的改革方案是将机关事业并入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财政需要额外为他们缴工资总额的20%。这会导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需要为机关事业养老金付出更多的财政支出,一方面财政要支付现在已经退休者的退休金,另一方面还要为工作的人缴费。这样机关事业养老金支出缩减的成效要到几十年之后才显现,这显然不是改革的初衷。本来就是财政供养的人,让财政为其缴费似乎多此一举。对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并不一定要进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样可以避免短期内的转制成本。并轨不是目的,缩小与企业养老待遇的差距才是目的。
需要重视的是,改革并不仅是改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也要重新审视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制度已成鸡肋,其主要原因是缴费负担沉重,且投资回报率低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