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面对无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和自然规律,如何建立公平、健康的产业环境,创建鼓励创新的行业氛围,是中国养老产业能够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前不久,“2015清华养老产业论坛”以务实、创新的态度,集合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们的智慧力量,联合行业有识之士梳理产业发展脉络、引导业务创新、鼓励跨界横向联合,以期为中国老年人提供更高水平、更多样化的服务。
此次养老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控人居集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已是伴随着养老产业发展而举办的第七次大型论坛活动,在国内养老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论坛开场,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的近百位专家,头戴白发,集体登台,向业界发出2015行动倡议,为了养老产业的未来,应用务实、包容、合作的心态,共同推动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倡导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努力推动养老产业链形成;推动建立公平、健康的产业环境;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积极鼓励老年产品创新。
根据民政部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内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相当于每7人中,有1人超过60岁。2014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8亿,占总人口的10.1%。预计这一比例在2020年会达到13%左右。到2050年前后,会是每3个人中间就有一位超过60岁的老人。
如此速度,老龄化将成为未来经济生活的重要特征,但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这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说:“最好的养老方式,应该是对既有生活和既有生活方式的延续,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老了,就在某个特定的时点对他的生活做出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养老需求遍及全社会,同样,养老服务也应当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以碎片化的形态,散布在众多行业、产业当中,如同春风化雨那样。”
近两年国家出台很多养老相关的政策,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养老机构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金并轨等多方面指导、支持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今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政府引领下,社会力量投身养老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涉老项目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陈首春说,各界近两年开始高度关注养老产业,这是好事。但投资人仍然要想清楚:究竟什么是老人,怎样养老是正确的、或者说是最符合现实条件的?在他看来,2016-2020年“十三五”规划期间,应是中国养老产业的“启蒙期”:国家政策可能会有调整、转变;同时,消费者也需要逐渐成熟,转变养老观念,增强支付能力。
“未富先老,是当前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论坛演讲中,多位专家谈到这个现实。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55%是警戒线。全世界78%的国家中,养老金替代率都高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