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日益扩大,我县自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老年人口增长率,养老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庞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发挥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智慧养老、医养融合?
提高养老标准让老人老有所养
近年来,随着基层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标准不断提高,这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事。陈才撑代表感受很深刻,农村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年老之后还有一份养老保障,用很多老年人的话说,这是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好事。
陈才撑代表说,就拿东南溪村为例,全村有300多个老年人,子女大多都出门打工,这些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是村班子一直牵挂的大事。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他建议,一是不断提高养老标准,出台更多受益面大,受益方式直接的惠民政策;二是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实行集中供养,如该村就投资180万元用于建造居家养老敬老院,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另一个选择;三是探索创新,积极开发切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
降低准入门槛
激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
“希望能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投身到养老服务事业当中来。”胡国恩委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办养老机构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老人的要求,大部分都是民办的养老机构在为老人们提供服务。但是由于进入门槛高,民间养老院的办理手续也比较困难,使得一些想要参与养老事业的人望而却步。“像梅林、桑洲、力洋、长街等地开办的民间养老院虽然有充足的床位和细致的服务,但是由于没有合法的手续,无法纳入政府正常的监管,在消防、卫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胡国恩委员说。
胡国恩委员建议,可以由民政、消防、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让农村的养老院通过其他变通的方式来正规办理合法手续。同时,政府也要多加监督和引导,让民间养老院能办得更好,满足农村老年人对养老的基本需求。“这样一来,那些民间人士在开办养老院时更有信心,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这其实也是在为政府排忧解难。”胡国恩委员说道。
“近年来,我县养老金待遇增长显著。企业退休人员连续11年增幅达10%以上,从原先的人均每月500元左右增长至现在的每月2000多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连续6年提高了10%以上,从制度实施的每月60元到现在的每月170元。”胡远海委员说,在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退休人员养老金仍然连续较大幅度提高,对改善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胡远海委员认为,养老金连续11年普涨10%以上,并不科学且不可持续,它仅是一个阶段性过程。改革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一套与物价变动、经济增长、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相关,并兼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财政承担能力等因素,统筹考虑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