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肿瘤医院首次发布时间跨度长达12年的恶性肿瘤病例分析报告,在11.6万例首次到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六成左右是沈阳地区的患者,首次住院恶性肿瘤病种占比排行榜中,肺癌以19%的比例始终高居榜首。
为何会这样?辽宁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李晓玲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一般肺癌早期很难发现,一旦查出癌变大多是中晚期,错过手术切除最佳时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肺癌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中药等六大类。在这些方法中,靶向治疗是对付具有特殊靶点晚期肺癌的最有效办法。然而,靶向药物价格昂贵,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患者治疗少则每月近两三万,多则每月七八万,高昂费用令很多患者望而却步。
小伙儿查出癌
先回家安顿老人孩子才治病
小伙子吴岭34岁,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一个月前,他因为咳嗽一直不好来到省肿瘤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中晚期肺癌。李晓玲为他做了基因检测,发现吴岭的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这意味着,吴岭的肺癌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可以用靶向药物控制。所有医护人员都为吴岭感到欣慰,然而,吴岭的选择却给医护人员浇了一盆冷水。
“他一听说靶向药物治疗的每个月药费两三万,直接就摇头拒绝了。他告诉管床医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想自己走后父母和孩子没有依靠,他得把钱留给家人,小伙子后来选择了省钱的原始化疗方法。”讲起这个病例,李晓玲十分感慨,“小伙子非常孝顺,查出肺癌没马上告诉他爸妈,而是回农村老家,给两位老人交纳了养老保险,孩子1岁半,听说也给孩子交了一份教育基金,他把家里事都处理好,才又返回医院住院治疗的……”如今,吴岭正在接受化疗,头发掉了一大半,呕吐,食欲下降,经常失眠。尽管化疗让他的生活质量不高,但吴岭仍在坚持治疗。
专家建议
期待靶向药物纳入医保
靶向药物价格昂贵,又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导致包括吴岭在内的多数患者根本无法受益。现实状况让人感到遗憾。为此,沈阳市人大代表李晓玲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方筹资的肿瘤特药救助机制。
鉴于目前医保资金有限,需要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对大病、特病患者进行慈善救助。她建议医疗保险等相关部门可以选择威胁市民健康的沈阳市两大高发病种肺癌和淋巴瘤进行尝试,遴选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靶向药物,借鉴慈善援助项目经验,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方筹资的肿瘤特药救助机制或大病补偿机制,形成政府、个人和医药企业慈善捐赠三方联动,共同帮助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此外,也可以考虑引进商业医疗保险或补充大病保险等社会筹资渠道,确保靶向药物救助机制的可持续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