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记者到四川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公立卫生院采访时,遇见正在办出院结账手续的贾霞。她拿着单据,一脸惊喜:“做阑尾炎手术,才花158元!”
“原来说"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哪晓得现在这么轻松!”32岁的贾霞是石板滩镇回龙社区1组居民,上周突发阑尾炎,预交了500元就上了手术台,这次住院总共花了1230元钱。而几年前,她母亲因为阑尾炎花了3000多元。院长曾祥芸说:“贾霞用的大多数是国家基本药物,她又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是90%,自己当然花不了多少钱。”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最终落脚点。全市投资4亿多元,对223所公立乡镇卫生院和2396所村卫生站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立卫生院。
2008年,成都市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市属高校大学生医保合并,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目前,全市集中配送药品率达100%。2010年成都又对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加价”。
贾霞说,她很少到镇公立卫生院看病,回龙社区卫生站离她家只有200米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卫生服务。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黄峻委员:政府多出点,百姓少花点
在贫瘠的山村里,患白血病的儿童躺在床上,用无助的眼神望着他……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孩子的目光始终留在黄峻委员的脑海里。
什么是幸福?黄峻觉得,百姓能看得起病,认为看病是一件有保障的事情,才能谈得上幸福。“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少修几个广场,少建几栋大楼,用省下的钱给百姓看病,改善其生活质量,这才是民生大事。”黄峻委员是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百姓的看病大事是他工作的重心。
令他欣慰的是,去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覆盖大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实现人人看病有保障的目标。尤其是新农合,覆盖面达到95%以上,让农民也能看得起病。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老百姓还是感觉看病贵。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黄峻分析说。
首先,看病花费的绝对数在增长。2009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与2000年的58%相比,下降幅度很大。但是在1192元的人均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付的绝对数仍在上升。其次,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高,看病费用的占比因此显得很大。第三,全世界的医疗费用都在增长。科技的介入,让诊断更明确、治疗手段更多,但也带来了费用上涨。
黄峻提出,增加卫生投入,让政府多出点,百姓少花点。“没有什么事情能像医疗和教育一样牵动民心。”黄峻建议,设立幸福感的具体指标,各地应把医疗卫生这个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现可测量的幸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