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国家规定允许地方在基药目录外再做增补,以满足其实际用药需要。此后,各地不断推出基药增补计划。第一个亮相的江苏增补方案,共增补292种基层医疗使用的基本药物,并从同年12月起,全部配备和使用基药目录药品,不再使用其他药品。紧接着,宁夏、湖北、浙江等地根据自身实际,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基药的比例。
但情况并没有太多改善,以上海为例,增补之后上海版的基本药物目录达到688种,但真正能够用到的只有300多种。“有人测算说307种药物在二、三级医疗机构中,用药的品种数量只有5%到10%,金额也就是5%左右。”郑宏表示。
一方面是药物与疾病不匹配,一方面是国务院医改办规定三年一调整,两方因素将国家基本药物推向重新调整的前台。而如何遴选成为基药重新调整中医疗机构、药企关注的焦点。
卫生系统人士介绍,早在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时,卫生部部分人士、药企曾一同参与调研,发现基层社区的常用药保持在400多种。三甲医院的药房,日常出药频率比较高的达800个品种左右,真正的常规用药品规达1400个左右。
2007年时卫生部也曾做过一个社区用药目录。当时选择的方式是,每个省抽取20家医疗机构,上报使用频率最高的前400种药物。之后,将各省的上报药物扔大锅里搅合,再提取前400种,发现这部分药物能覆盖日常就医用药的70%到80%。
但这个方案当初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以卫生部统计各地发病率为基础的基本药物目录方案最终成了“基层版”的雏形。
常规用药是方向
据了解,目前多数医药界专家认为,应该根据临床首选来遴选,调整后的药物品种,或许超出307种。
郑宏向本报透露,这次基药目录的调整方向,将注重与现有相关药品报销目录和临床路径相衔接,并突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基层防治的需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