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曝医保窝案折射医保目录调整利益链
以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为目标,医药商与医保系统官员形成利益输送。案发重庆,折射全行业
虽已立秋,山城重庆仍然保持着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8月17日下午,位于渝北区新牌坊一路的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楼,在高温的炙烤下,略显寂寥。自今年1月以来,这里至少有四名处级干部被检方带走——由此引发的重庆医保系统人事地震,多名官员、医生和药商身陷囹圄,被外界统称之为“重庆医保窝案”。
此事早有端倪。今年1月的重庆人代会上,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在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2010年,重庆“严肃查处养老、低保、新农合、城镇医保等社保领域职务犯罪71人,涉案金额561万元”,其中包括璧山县社保局原副局长张亮受贿和对多达200余人的骗保行为大开绿灯的案件。余敏还谈及,2011年重庆检察系统将“积极预防和查办社会保障、公租房建设”等领域的职务犯罪。
话音未落,包括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蔡岩、医保处调研员吕杰、重庆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王宏、副主任康晓晴,以及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邓先碧在内的一批官员和医药商,相继被调查。
半年之后,随着案件的陆续开庭,重庆医保窝案轮廓渐次显露:以药品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下称医保目录)为目标,医药商与重庆医保系统官员形成利益输送,在医保目录调整过程中上下其手,最终左右目录调整结果,形成一条“医保目录调整腐败”链条。
截至目前,除了部分案件已起诉或宣判,重庆检方对该系列案的查办仍在进行之中,部分官员和药商仍在等待司法起诉。整个系列案的相关内情仍有待信息的进一步公开,但反思医保目录调整中的程序漏洞、梳理医疗保障领域的监管盲区,已迫在眉睫。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