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在上海的农民工群体规模已超500万人。而数据显示,农民工的患病就诊率并不高,农民工一般小病自己扛,或是自行买药,病情撑不下去才考虑就医,如此这般患病延误就诊率高,往往错过最佳治疗阶段。
在一些外来人口聚集区,公共医疗资源十分紧缺,而在沪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投保积极性也很不足。工作环境的复杂与居住环境的有限,导致农民工们罹患各种传染病和某些职业病的比例也较高。
针对目前农民工就医现状,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在公共医疗服务资源的布局和分配上可适当向农民工倾斜。在农民工聚居区域,增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的配置,将为周边农民工群体提供医疗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作为收入较低的社会阶层,在沪农民工在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上始终面临着较高的经济门槛。市政协委员提出,可继续推动现有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引导农民工参加综合保险,并且应当将基本医疗保险从现有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中列出来,有效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向外来人口的开放不能只采取被动的等人上门的医疗模式,而应该主动走出去,提高对农民工群体的吸引力。同时建议农民工就诊量大的医院应建立起专门的医疗咨询体系,安排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设点向特殊的患者提供详细而全面的医疗咨询。
除此之外,委员们还补充道,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在沪农民工,生活方式到教育背景、文化素养都有着巨大的反差。建议上海市的医疗服务机构应引入“文化适宜性”和“文化能力”概念,使得医护人员更善于和农民工沟通,提供文化适宜的医疗服务。(来源:东方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