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于2009年开启,为期三年,卫生部计划为此支付8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为新医改的收官之年,政策能否在执行中得到落实,老百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都是对现有医改政策的考验。
将近岁末,飞涨的物价在政策的调改下趋向平稳,居高难下的房价出现松动,没有高物价和房价的困扰,百姓的生活负担无疑减少了许多。按计划到今年底,我国持续了三年的新医改即将完成,但药价虚高、公立医院改革无法实质撬动等现实难题,仍摆在人们面前。
对于群众仍然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很直接地表示:医院确实也有问题,但根源还是在政府。有人认为,要谈医改,就不能也不必回避利益的话题,长久以来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正是当下医疗弊端和乱象的根源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医改要想取得成功,提高医生的工资,让医生不必再为效益和奖金所累,无疑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但是关于“以医养医”的提法,显然有点不切合实际,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担心实施“以医养医”之后,不仅药品价格没有降下来,而且医疗服务价格还会涨上去,到时得不偿失,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关于看病贵、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新医改希望通过取消医院购买药品加价15%利润的规定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实施至今成效究竟有多少?药品从出厂到病人手中真的只有那15%的利润么?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医改实施后,药品从生产成本到出厂价格再到医院的新招标价,这之间的暴利依旧存在,医生该拿的回扣仍照拿不误,所以不从源头上治理中国的制药行业,大幅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而仅仅是实施利益重新分配,百姓并不能从医改中得到多大的实惠。
如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孙志刚极力推荐的是安徽模式,即一方面从原来面向配送企业招标改为面向生产企业招标,绕过流通环节直接和厂家谈判,以省为单位实行“量价挂钩”,以量的承诺换取企业的低价;另一方面,实施“双信封”制度,通过技术标淘汰质量不过关的企业,再以商务标的竞争来实现低价中标。但是这一经验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得这一制度并不理想。不过笔者认为,若是安徽模式再完善一些,也可以用来大范围推广。
目前,百姓呼声最大的当属公立医院的相关医改问题,大家都希望公立医院能尽快参与到新医改当中,让百姓在看病时真正得到实惠。虽然目前正在着手试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阻力重重,但孙志刚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的“破除‘以药养医’首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一言论,让我们看到新医改中的核心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指日可待。这才是最实质、最根本的问题,尽管我国的社保制度逐步完善,补助标准一再提升,但倘若公立医院医疗成本不断攀升,社保制度带来的福利无疑将随之消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