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政府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政策持续出台,但由于政策难以落地以及行业门槛等问题,投资民营医院仍需审慎推进。
新医改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中,目前只有公立医院改革收效甚微。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提出“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政策的出台也再度引发关于民间资本办医院以及是否应该参与公立医院建设的讨论。
自2010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出台,民间资本对于进入医疗机构建设领域的关注可说一直没有消退,然而虽然鼓励政策一再“高歌唱响”,实际置身于行业内的参与者以及不少专家,仍对这一投资领域持审慎观望态度。
北京美中双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晓意告诉本刊记者,行业内想在医院领域进行投资的人很多,而且大家有信心把民营医院办好。但是目前看来,已经出台的好政策缺乏综合性的落实,虽然整体的大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缺乏对民间资本的具体支持。
政策落实踯躅不前,民营医院又常常陷入负面报道的不利影响中。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建设领域,仍需审慎推进。
政策落实仍有难度
我国民营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一段发展高潮期,众多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或者个人争相进入这一领域,在福建等地,一时间各种良莠不齐的民营医院可说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逐渐使整个行业变得混乱不堪。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本刊记者表示,最终把民营医院推入深渊的是虚假广告,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诸如“包治百病”这样的广告,使消费者对于民营医院的信心大幅下滑,民营医院的发展也陷入低谷。
此后,关于民营医院的负面报道时有出现,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吴清功告诉记者,他认为任何一个产业在初期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都可能出现混乱情况,卫生部门本应承担起对医疗行为的监管责任,但事实上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在利益驱使下,损害了患者利益,间接造成了人们对民营医疗机构的不好印象。
“民间资本大多举办的是营利性质的医院,如何监管其医疗行为,使其在获取收益的同时,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卫生监管机构的责任。我认为这一方面目前是很缺乏的”。吴清功如是说。
在监管的问题之外,郭凡礼表示,近两年由于政府重新给予民营资本支持和鼓励,部分专科医院也确实做得不错,逐渐挽回一部分消费者。但是民营医院此后的发展,还是需要实质性政策的支持,包括资金以及体制方面。
在吴清功看来,政策对于民资投入医疗行业的支持要从两个层面来看:“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鼓励民资是很明确的,但就新出台的《意见》来看,强调的仍是‘县级政府对所办医院履行出资责任,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这样一来实际上还是把外部资本限制住了”。
他表示,过去民间资本进入医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股权投资,一是承包经营。在民间资本投资医院方面,政策规定并不明晰。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医院实际上仍是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生存,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眼科、牙科等专科领域。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医疗市场上存在此类需求,作为一种较为昂贵、但在环境和服务方面较突出的医疗机构,满足部分人群的高端需求。
吴清功也认为,民营医院在不与公立医院构成竞争的领域中发展得更好,比如北京等大城市中的高端妇产医院。由于公立医院在这一方面的资源供应紧张,这些医疗机构的出现刚好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打造公平市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