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至2012年,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从每月650元,逐年提高到1950元,10年增长1300元。城乡老年居民从过去没有社会养老待遇,到现在不用缴费即可享受260元和180元的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征地保养金按不低于城镇低保标准确定,今年7月起为每人每月590元。
依托“两级政府、四级管理”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全市目前共有82.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和档案接收率均达99.5%。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安排27.4万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24.1万人,参检率达87.98%;看望重病人员2万多人,发放慰问金300多万元;重大节日慰问17万人,发放慰问金1300多万元。
三代五口都有社保“靠山”
“全保”家庭:生活有保障,快乐来敲门
69岁的邹明龙,是胥江新村小有名气的“老顽童”,爱用各种废旧物品,自己设计、制作玩具模型或生活必需品。老伯住在底楼,走进他家小院,水泥搁板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玩具”,让记者眼睛一亮。老伯如数家珍:小板凳是旧家具改造的,锅底垫是旧木板拼接的,墙上的挂具是废铁皮、旧木条合成的,就连刨萝卜丝的刀都是自己亲手做的……2岁的孙子最爱爷爷做的玩具了。“做这些东西,得静下心,才能慢慢体会其中的乐趣。如果一家人入不敷出、看病吃药都凑不出钱,整天为借钱还债发愁,怎会去寻这份乐子呢?”邹老伯说,“自己、老伴、儿子、儿媳、孙子,一家老小,三代五口人都有社保,没了后顾之忧,自己才有这份闲心,从变废为宝中找乐趣啊。”
邹老伯原先在蔬菜公司下属的一家副食品批发部从事总务、宣传工作,1993年单位转制后,他成了灵活就业人员,2003年2月办理了退休。老伯告诉记者,自己每月养老金2085元,退休以后只看过门诊,费用共计6600多元,自己只掏了60多元,医保待遇足够支付了。
老伴朱阿姨今年68岁,原先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单位,1983年迁到苏州,后应聘到市区一家幼儿园。朱阿姨2007年参加老年居民医保,开始按月享受养老补贴,金额从15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60元。邹老伯说,老伴2006年、2008年两次住院手术,一次是甲状腺、一次膝关节。第一次,医疗费用总计29566元,自费4405元、自负12164元,当年享受3200元年度救助;第二次,费用总计36817元,自费9582元、自负12873元,当年享受3600元年度救助。“当时,孩子在读初中,自己退休金也低,要没有社保,手术治疗想都不敢想!”老伯说。
老伯告诉记者,42岁的儿子是一名辅警,儿媳在社区工作,他们都参加了社保,今年2岁的孙子,出生几个月就到社区办理了少儿医保,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申办了。
(尊重采访对象意愿,文中人物采用化名)
[十年数字]
截至去年底,全市户籍人口642.3万,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及受益总人数,已分别达到648.5万人、842.6万人。
从今年1月1日起,市区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具有苏州户籍的未参保的城镇老年居民可按月享受养老补贴,切实解决了城镇非就业无收入老年居民老有所养问题。随着该政策的实施,本月起,市区户籍、16周岁以上的无业人员,特别是没有能力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的,可选择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并按年缴费,到达退休年龄后,可享受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的养老待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