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通过提高家庭医生待遇、要求医学院毕业生在社区医院实践等方式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此外,还将通过提高社区医院就医报销比例、优先转诊三级医院等政策来鼓励市民前去社区医院就医。
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刘红炜向记者详述了具体的推进举措。
早报:上海家庭医生缺口至少有5000人,如何解决缺口问题?
刘红炜:一是要提高家庭医生的待遇,让他们享受到和专科医生一样甚至更高的收入。目前,远郊很难吸引人才,为鼓励更多全科医师去郊区社区医院,上海已经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以浦东新区为例,通过工作考核,财政部门会额外补贴全科医生每月1500元收入,对于南汇等这些远郊地区还会再加500元。
同时,今后凡签约本市各医院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他们进入医院临床前的3年住院医师培训期间,都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全科知识,树立全身健康管理的理念。尽管目前加入家庭医生行列的门槛很低,但一旦医生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家庭医生队伍的整体水平。
早报:家庭医生制度走向成熟需要多久?
刘红炜: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不单纯是一种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需要医保等政策的支撑,老百姓观念的转变也是重点。
首先,二三级医院的医疗模式是以专科为主,将主要担任重病、疑难杂症等诊治,而社区以全科为主,以看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同时还要承担预防保健、基础医疗等服务;其次,医保政策逐渐向社区医院倾斜,逐步拉开社区医院与二三级医院医保报销的比例梯度,需要一个过程;再次,要让老百姓适应首诊在社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早报:今后是否会出台政策引导市民签约家庭医生?
刘红炜:首先是医保政策适当向社区倾斜,吸引病人到社区看病。目前因没有定点就医,老百姓持“一卡通”去哪里看病都可以,很多能在社区医院解决的病都去二三级医院,导致医疗资源利用不合理、医保总费用难以控制。目前,就社区医院与二三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而言,各级之间梯度约5%,今后医保政策会逐渐拉开这一梯度。
其次,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将与家庭医生结合起来,如将上海三级医院专家预约平台与家庭医生联系起来,社区病人如果签约家庭医生,即可优先看到三级医院专家。
此外,对于目前社区医院缺药的情况,本市将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在目前688种基药的基础上,允许各社区根据各自需求增补其他药物,而签约家庭医生的社区病人能优先配到这些增补的药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