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鞠在荣的脑子里长了个瘤子,越来越厉害。2004年10月,鞠在荣在家人的陪同下,住进了山东济南的一家大医院。一个月后,她平安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次住院,花费了她2.1万元。
“合作医疗为我报销了4000元,大大减轻了我的负担。如果没有合作医疗,这2.1万元都得自己背了。”面对记者,鞠在荣非常动情。她说,4000元,对一户农民家庭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鞠在荣的家在山东省利津县的东堤村。她是山东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504万农民中的一员。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发端于上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在全国推广,到了70年代,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建立起这种受农民欢迎、能为农民解决不少实际困难的医疗制度。最兴旺的时候,覆盖面达到了90%。
当时解决中国农村卫生三大法宝是赤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再有一个就是农村合作医疗。这是结合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的实际探索出来的农村卫生发展道路。
这一创举,深受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美。
然而,到了80年代以后,这种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萎缩,到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之前,全国的覆盖面只剩下1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认为,原因有三个。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农村的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原来合作医疗赖以支持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瓦解。农村集体经济支持逐步丧失,给合作医疗的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农民自筹的块八毛钱是难以支付合作医疗或者农村医疗带来的费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看病越来越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越来越多。如果农民看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的基础就不会牢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国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始自2003年,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达9500万人,实际参加人数为6900万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