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手上都有一张
医保卡,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事情是要特别留意的,否则就会吃哑巴亏!”近日,很多朋友的朋友圈都收到一个转载的链接,声称这是“
医保卡的使用秘籍”。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目前,我国各地的医保政策不尽相同,医保卡的功能也不一样,这样的“秘籍”在北京并不适用。
传言:住院个人只需负担三分之一费用
如果生大病需要住院治疗,好办,只要把卡交给医院,就可以安心治疗了。卡里面一分钱没有也没关系。出院时医院会和医保中心结算,个人只需负担三分之一的费用。
真相:报销比例不尽相同
目前北京
社保卡和医保个人账户存折是分离使用的,社保卡主要还是个人医保结算信息,个人账户的金额存在医保存折里。但各地的社保卡都在逐步地朝着更加便捷的方向发展,北京自2010年逐步实施“持卡就医、实时结算”以来,费用无需先垫付再手工报销,直接实时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就医。
而随着社保卡的发展,今后还将加载金融功能。2011年,人社部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83号),决定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届时自付部分也可以直接使用社保卡支付。
另外,自付“三分之一”费用的说法过于笼统。实际上医保支付有起付线、累进自付比例、大额互助等设置,根据医院级别、费用总额、用药诊疗范围等,报销比例不尽相同。
传言:超额后可报销60%
如果看门诊,要用卡内余额支付门诊费用,倘若卡内余额全部用完怎么办?自掏腰包呗,不错。可是当我们的自费金额超过1200元后,超出部分是可以享受报销的,比例是60%。举个例子:如果你看门诊花了2000元,则超出的800元可以报销480元,个人只承担320元,医院和医保中心直接结算,这个你不用操心。
真相:北京最高可达90%
现在全国各地的医保政策是有差别的。北京地区目前的门急诊报销比例是全年累计1800元以上部分,医保支付70%,个人自付30%;如果是社区医院的话,医保可以报到90%。
传言:看病得先去社区医院
在去医院看病之前一定要到社区医院转一下,这个手续万万不能省略!否则的话即便你花了万儿八千的,对不起,一分钱的报销也没有,全部自费!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条规定的。每年只要去社区医院一次即可,所以请大家在每年的一月份去一下,最好是去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再去一家中医院,方便日后就诊。不过无需去专科医院,如脑科医院、胸科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等等,因为这些医院具有不可替代性。
真相:北京市未设“社区首诊制”
这并非北京的规定。根据经验,“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制”的结合,对于优化医疗资源、减缓大医院压力、控制医药费用都有很好的作用。但北京目前对于社区首诊的推行并非完全强制,而是采用了政策引导。例如,京人社医发[2010]100号文调整了职工门急诊累计起付线以上部分的报销比例,非社区医院为70%,而社区医院达到了90%,从而引导大家到社区医院诊疗。北京这种做法不是生硬地“堵”,而是用政策引导去“疏”,值得其他省份借鉴。
北京目前的医保就医范围可以简记为“4+A+急+中+专”,即参保人所选的4家定点医院、全市所有A类医保医院、急诊时不限所选定点医院、所有中医定点医院、所有专科定点医院都是可以直接就医并享受报销的。
传言:自费超1200元可报销
自费部分是可以累加的,每年只要达到1200元,超过部分就可按比例报销。
真相:门急诊需累计达1800元
医保政策是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的,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是一种“基本”保障,重点在于提供有可能给职工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疾病治疗费用。因此,住院和门急诊费用是分开规定的,北京目前住院费用是按次,每次超过起付线(年度内首次1300元,之后减半)之后即可报销;门急诊是全年累计的,全年累计超过1800元以上则可以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