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社区签约医生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术后护理、慢病用药、医疗照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那么在保障参保人员权益的基础上,能有效实现"小病不出社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且
医保资金也能提高使用效率。”“算账”几乎是每一位地方医保管理者的首要命题,对于杭州市医保局局长谢道溥而言,这笔账算得更加精细。
从2015年1月开始,杭州市要实施分级诊疗中的关键环节,即首诊在社区医疗机构,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的重构就医体系的尝试。
而杭州医保将在支付手段上对此进行引导:参保人员如自愿选择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即定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其门诊起付标准下降300元(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起付标准为300元);经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参保人员可在上级医院直接刷卡结算,其中城乡居民按社区报销比例直接结算(根据城乡居民医保的档次不同,在社区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为60%~70%,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为25%~40%)。
这意味着,如果参保者单纯为了“减免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而在社区首诊后转诊到大医院治疗,理论上杭州市医保支出会增加。但谢道溥相信,凭借杭州市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设施水平,以及卫生主管部门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措施,社区医疗机构能够留住常见病、慢性病的参保者。而在更大系统上,杭州市将推行“医养护一体化”大健康战略,因此,从最终整体结构来看,医保基金支出是更高效、更节约。
从2009年起始的新医改已进入第6个年份,建立分级诊疗以此重构就医体系,成为下一步推动医改的主要着力点。2014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近期对全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文件。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尚未出台,但地方先行探索者已经开始了布局和实践步伐,其中包括浙江省与杭州市。
2014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成为为数不多的明晰了分级诊疗的省级政策方向的地区。
所谓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
如要达到分级诊疗的理想目标,现实制度设计与操作中,就要回答:靠什么来引导参保者首诊社区?如何避免社区医疗机构沦为只开转诊单的地方?“家庭医生”的能力是否满足医疗需求,并建立社区医患信任关系?
在省级政策方向下,杭州分级诊疗新政的设计,试图解决如上分级诊疗中的核心问题。财政补贴、医保支付引导、转诊信息平台、影像检测共享平台等各种措施、政策,勾勒出形成医养护一体化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