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卫生局专题研究秦淮医养融合规范,一致同意先行先试。副巡视员崔晓宁认为,这不仅是对依法行医“破冰”,还为规范收费、
医保支持做了铺垫。
配套《服务规范》,秦淮区同步出台《服务菜单》,把患者分为高血压、糖尿病、失能半失能等5大类,让老人自主选择“套餐、配餐和点餐”服务。但市物价局医药价格处郑军认为,每一项具体上门服务收费都不高,像“雾化吸入”一次5元,上门服务一次10元,医务人员连打的起步价都不够。
陈玲解释说,《规范》低收费,一方面是履行基层卫生服务功能,一方面也是受到医保政策限制。医保认可的“家庭病床”,3个月护理费1500元,连药费都不够。因此,许多社区医养融合中心靠政府购买服务、靠义工无偿奉献维持。
低收费会挫伤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也遏制了居家护理的市场潜力。
市人社局医保处薛虹认为,让医保支持医养融合,确实存在瓶颈。医保依据《
社会保险法》,支出标准和范围有严格规定。但像秦淮区这样把医养融合标准化,医师工作量、物品消耗量测算收费,医保可以按病种尝试支出。
“改革总是顺应市场需求、民生期盼,从基层开始突破的。”崔晓宁说,在医养融合上,现有医保、物价政策,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所以“既要依法办事,又要大胆探索”。她透露,医养融合的政策突破,有望在南京研究出台的医改新政中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