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
打通医保“城际生活”无障碍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资深“跨城家庭”,有关京津冀的区域发展政策一直是高翔和刘馨关心的话题,“我们现在也是在两边都有‘产业’,不关心不行啊。”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面对这种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双城生活”,刘馨琢磨:“我带儿子去天津,不能老住宾馆,得有个舒适的环境。”于是,五年前,两人在天津外环边置了套新居,“9900元一平方米,总价94万,贷款40多万;现在貌似涨了,均价13000元到14000元。”
提起房价,高翔和刘馨至今还颇有几分郁闷,“天津的房价还是不能跟北京比,如果当时在北京买个总价一百万的小一居,现在……呵呵,这事儿在我们家不能提。”刘馨不愿意再往下说,唯一让她欣慰的是,在天津的房子从格局到小区环境都很赞,“我和儿子都挺愿意去,有休闲度假的感觉。”
没想到,他们很快又面临着在天津第二次置业的选择。
高翔工作的学校计划搬迁到滨海新区,为了解决老师们的通勤问题,学校在滨海新区建了小产权的公租房,9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只要45万元,这一来刘馨也动了心,“他到那边上课,我们偶尔周末也就得过去,还是得有房子,况且滨海新区这两年发展得正热,房子应该能涨。”刘馨私心打算,公租房怎么听都是个占便宜的事儿,“将来,小产权总得解决成‘大产权’吧。”
两套房子在天津,意味着大半身家都放在了那边,涉及地铁规划、滨海新区发展的新闻一出现,刘馨总会瞟上几眼,“感觉‘协同发展’如果让京津冀联系更密切,对我们家肯定是利好,因为房子会升值嘛。”
不过,他们也希望“协同发展”带来的“利好”,除了使家庭资产升值之外,也能让跨城家庭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京津两地的医保如果能打通就更好了,这样我们一家人在哪儿就医都方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