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前正式明确,明年开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章丘市、市中区纳入首批试点。分级诊疗会带来啥变化?长期关注国家医改政策变化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中表示,这对整个医疗体系来说是好事,引导患者小病到基层,还能少花钱,但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当前困境一天接诊上百病人一人赶上一基层医院
19日下午2点,在驻济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门诊大厅,各科室专家诊室前排满了人,很多专家号排到二十多位。
该医院一负责人透露,医院一天门诊量过万人,专家少、病人多,尤其是很多患者小病也挤到大医院,每天医生工作量都非常大,疲于奔命。一医生告诉记者,她一天要看七八十个号,最多时候接诊上百个病人。这样的数量,几乎等于基层小型机构全天的门诊量。
大医院门诊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但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医生人均一天门诊病人是7个。
政策影响
焦点1:经济杠杆直接到大医院看病将多花钱
山东分级诊疗实施意见中提出,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报销比例原则上相差不低于10%;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参保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对未经转诊的参保患者可适当降低医保基金支付比例。“这是用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常见病等到社区等基层医院就诊。”徐凌中解释,这样的策略并不新鲜,一些国家甚至将基层医疗服务免费,由政府打包购买。
徐凌中表示,分级诊疗需要拉大在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比如,可以规定,首诊在基层医院报销80%甚至90%,不经转诊就到大医院的只报销10%。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很多省份已大规模推行分级诊疗。如黑龙江省规定,30种常见病在乡镇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报销95%,在其他医疗机构报销10%。甘肃省规定更严格:50个分级诊疗病种,私自越级转诊的不予报销。
焦点2:好医生扶持基层医疗留得下人才
目前,全国一些实施分级诊疗的省份,虽然靠医保报销比例来“分流”患者,但仍有一些患者宁可自己埋单也要去大医院。
徐凌中解释,通过分级诊疗来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一步是向基层引入更多好医生,让基层留得住好医生。“现在很多医学毕业生根本不会考虑到社区或乡村,待遇与大医院相差太悬殊。”
“要改变人人往大医院挤的现状,必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这才是分级诊疗起作用的关键。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不能单纯向大医院倾斜,如果基层和大医院的医生待遇相差不大,甚至相同,也会留住好医生。”徐凌中说。
焦点3:医联体大医院不能只接病人不出病人
根据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基层遇到疑难重症患者需要向上转,大医院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需要向下转诊。有患者担忧,如果基层医院不愿向上转诊、大医院恢复期病人不向下转诊又怎么办?对此,山东提出的对策是建立稳定转诊渠道。以畅通向下转诊为重点,充分利用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等条件,建立绿色通道,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
徐凌中表示,国内一些大医院“跑马圈地”,频频收购基层医院,抢占病人,医联体反而变成一个利益链条,以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为目的。“医联体的本意是大医院扶持基层医院,向基层输送优质医疗资源。大医院不能只接收病人,不向下转诊病人。”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分级诊疗可分三个时期。短期内,通过行政手段对不同医院进行功能定位,建立三级医疗体系,通过医保报销比例调控,引导患者有序就医;中期实现医生自由执业,通过不同收费标准,让成熟的值得信任的医生下沉到基层在社区,增加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长期措施是建立一支值得病人信赖的基层医生队伍。
延伸阅读“16个字”读懂分级诊疗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上下联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