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三巨头”国寿、平安、太保推出了各自主打的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将“投资”属性导入保险市场。一时,对于投资者而言,“买保险,除了买平安,还是买投资。”
三种新保险产品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以投连险最强、万能险次之,分红险最弱。投连险一度受到市场热捧,有跟基金在收益率上一搏高下之势。然而,十余年后,新会计准则推行,保险产品开始“弱投资化”,“保障”重新回归,投连险偃旗息鼓,分红险更是成为2011年保险产品市场主旋律。保险产品这十年,在保障和投资间徘徊。
【分红险强势回归】
2010年,作为“新型产品”中保障属性最强的险种,分红险以其稳健的收益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重新成为寿险市场的主流。在负利率时代,许多投资者选择分红险作为对抗通胀的利器。分红险的特点是保证现金价值,然后以多种形式(如利差异分享、死差异分享等)参与利润分享。如对协议存款、国债投资、同业拆借等进行投资,保险公司大量资金配置为债券,由此获得利息收入。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专家判断,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加息政策的出台,可迅速抬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投资收益将跟随上涨。尽管如此,加息之后,虽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增量部分的收益率有所提高,但对存量部分有些压力,要通过一些积极的操作去博取更高的一些收益。多位保险投资人士透露,大型保险公司倾向于在加息周期买越来越多的债,将久期拉得越来越长。
然而,市场对分红险投资价值的质疑从未间断。如部分分红险产品在收益上跑输定存,保障性不如纯粹的传统保障性保险等。业内人士认为,不同的投资理财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并不一定会互相排斥,即使是同一个客户,也可以利用各种投资理财品的不同特性做资产配置。而分红险身为保险产品,而非储蓄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大差异。
据透露,在前几年,分红险支出的实际运营、管理费用、代理人或代销渠道佣金、风险成本等,也是不低的。在最初的三年甚至五年内,现金价值的累积速度较慢。换而言之,如果那时想要退保变现,损失不低。长生人寿总精算师王龙根对《机构投资》透露:“从其他市场的经验来看,分红险更适合在银行柜台销售,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的银行柜台主打分红险,而理财柜台主打投连险。”此外,王龙根还表示,目前分红险都采用年度分红的方式分配红利,但因为现在的经济环境比较复杂,投资收益波动大,已经有保险公司希望做月度分红的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