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被再度定调为来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市场预期,夯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三大任务,将成为2015年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重头戏”。
而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保险业,将在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唱好服务“三农”大戏。现代化农业催生农险更高需求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有了一定调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愈益加深,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加速的态势,农户小规模经营情况得到极大改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不断涌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注重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如今,现代化农业“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值、高收益”特点增加了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与此同时,在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下,由于农业发展模式趋于一体化,农业风险关联度增强,不但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研发与生产的风险,还增加了加工、储运及服务等风险,使风险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危害更强。这一趋势催生了多样化的农业保险需求,如稳定农产品推出价格保证保险、保障农产品质量试点责任保险、更方便更综合的意外保险等。
近年来,随着农险业务发展,一些保险公司陆续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农险经营主体已由2008年的7家增至2013年底的23家,每个省市均有2至3家保险公司获得农业保险经办资格,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正逐步形成。截至2013年底,13个粮食主产省承保面积均超过2800万亩。
在参保农户上,从2007年的不足5000万户次快速增加到2013年突破两亿户次。
为满足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农险保障需求,各保险公司积极研究开发各种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探索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试点。例如,指数型保险产品投保和理赔程序简单,还可避免“价贱伤农”现象,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尤其卫星遥感、无人机查勘及GPS等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保险中,力图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保险立体服务体系,实现“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
在持续创新下,农险正由经验化的粗放管理方式向科学的量化精准体制转型,有效提高了农险技术含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