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总规模越来越大,社会财富累积越来越多之际,为什么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中国保险业如何突破这种困局?以下从金融功能角度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未直接发挥资金跨期配置功能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中介至少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聚集金融资源并进行跨期配置;二是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保险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集中反映保险业两大主业概况,而其中的资产结构安排则直接显示其跨期配置资金的金融功能强弱。对比市场主导型的美国、银行主导型的德国以及中国保险业的资产结构可以发现,国内保险业金融中介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德国保险业资产配置中,国债和公司债券所占比例最高,大约为其总资产比例的70%-80%,股票配置比例则偏低。即使遭遇了欧债危机,德国保险业资产配置结构也无明显变化,足见其保险业资产配置结构的稳定性之高。
在美国,自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金融结构转型以来,其保险业开始获得飞跃式发展。一方面,美国保险业总资产在总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从1945年的18.56%一直稳步上升,最高至2013年的29.89%。另一方面,美国保险业资产配置中信用市场工具开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存款类投资开始淡出,保险资金从商业银行体系中逐步脱离。其中,美国的财险和健康险公司、寿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一直青睐各类债券;私人养老金机构相对偏好公司股权等高风险投资。
而在国内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中,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和国债等所占比重已经跃居第一位,超过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但保险机构仍将30%左右的资金存入商业银行,没有直接发挥资金跨期配置的功能。同时,保险资金总体投资呈现短期化趋势,缺乏具有稳定收益率的长期投资项目,这直接加剧了保险资金的期限错配风险,恶化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期限错配程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