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定期寿险 > 正文
巨灾保险vs定期寿险 哪个与民生更相关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国内保险业界的近期热点,除了“万能”险资举牌潮、税优健康险和排队申请保险牌照的200多家大长龙之外,“巨灾保险”应该也算是一个高频词。
   在今年1月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在2月接受财新网记者专访时,在3月“两会”的部长通道中,中国保监会项俊波主席都提到了“巨灾保险”。
 
  作为“服务民生三大突破”之一的巨灾保险(另两大“突破”是大病保险和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是保险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巨灾保险中,首要的就是“要尽快推动《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落地”。
 
  我极其赞同推广巨灾保险,为保监会2016年服务民生的工作重点叫好。
 
  回想起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时,我还在美国准备专业资格考试,从网络电视里看着救灾的报道,心情难以平复,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复习功课,除了找渠道捐点款聊表心意,就是整日关注救灾的新闻,为受灾的百姓伤心担忧。
 
  当苦难陡然以异常清晰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总是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慈悲之心。推广巨灾保险这个金融工具,为受灾百姓提供支持和服务,自然是功德一件。
 
  “巨灾保险(CatastropheInsurance)”这个词也让我联想起惟有人寿保险行业才有能力(和牌照)去解决的人身“巨灾”(CatastrophicEvents)问题之一——“英年早逝”的死亡风险问题。
 
  根据报道,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导致了69227人死亡。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在中国13.6亿人口中,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30-34岁的男性青年占比3.75%,约5100万;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非养老金业务男表测算,这样一个庞大的、年轻力壮的男性人群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重疾大病,在未来的1年里,约有5万人离世,占比千分之一左右;在未来的10年里,约有69万人离世,占比百分之一多;在未来的30年里,约有527万人离世,占比百分之十左右。
 
  对于35-40岁的人群,以上对应的相关数字会更大;而这还只是男性青年的数据,加上女青年,早亡数字将更为触目惊心。虽然从精算专业的角度来讲,寿险业的经验生命表并不适合用于社会整体人群的死亡人口估算,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从这些粗略估算的数据当中看清楚这样的一个悲惨事实:
 
  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男、女青年将由于疾病、意外、和灾害等各种原因不幸“英年早逝”,他们将无法抚养他们年幼的孩子长大成人,将无法为他们年老的父母养老送终,将无法和他们的挚爱的伴侣白头偕老。对于那些青壮年成员不幸早逝的家庭而言,这样的“巨灾”意味着家庭的破碎,意味着情感上的巨大伤痛,也意味着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可能就此被斩断,家庭生计无法维持,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生活目标无法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