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寿(601628)董事长杨超12日在政协会议间隙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正在关注和探讨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可能性。
此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对本报记者透露,正在上海进行保险资金介入保障房建设的试点,对此,杨超指出,如果最终明确的话,中国人寿也有意探讨参与,现在公司就在研究具体的政策。
对于保险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模式,杨超认为如果使用债券计划风险可能会比较小。“即我们给对方的一个投资公司由他来投资,他给我一个保证的回报,然后还有保证条款,比方说收不回怎么办。这一办法可不可行,还是要看地方能不能接受。”
杨超强调,保险企业介入保障房建设,首先是要注意保障安全,第二个是流动,第三是有回报率。而上述债权模式他认为是最快的,也是最好、最安全的。
杨超建议的第二种模式是股权投资,但保险公司不会控股。“但由于保障房相对来说周期比较长,回报和收益可能不是很高,因此就要考虑盈利模式,这些条件也是可以探讨的,比如对项目的评估,对未来的潜力,对退出机制以及地方的管理监督等。”
第三个方向则是基金,通过险企间接投资的基金来间接介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基金是有一套盈利模式的,不光是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它还可以介入周边的商业地产等其他一些可盈利的项目。
据记者了解,杨超今年向两会提交的提案中,就建议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牵头,尽快出台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及管理的相关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