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昨日下午,在目前116家保险公司中,仍有中华联合、中美联泰大都会等几家保险公司因各种原因未能在公司网上发布年报。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4月29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保险公司年报最晚不得迟于5月30日,对于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依法采取监管措施。中资寿险多数盈利
综合寿险公司2010年的整体经营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资寿险公司均实现盈利。但也有部分公司亏损严重,如幸福人寿亏损4.5亿,英大泰和人寿亏损3.4亿,阳光人寿亏损3.1亿,华夏人寿亏损3.1亿,信泰人寿、长城人寿和百年人寿亏损均超过1亿元。
面对4.5亿的亏损,幸福人寿内部人士称,寿险公司盈利期一般是七到八年,目前公司正处于亏损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查看年报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中国保监会网站披露的2010保费收入数据相对比,部分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出现了较大偏差。以正德人寿为例,其2010年年报披露的保险业务收入是4.2亿,而按照保监会公布的该公司2010年原保费收入则高达51亿元,两者竟然相差10倍多,这是怎么回事?
就此问题,正德人寿内部人士张女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万能险扣算标准保费算得比较低。合资寿险公司多数亏损
海尔保险2010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公司2010年认可负债增长大于认可资产增长。2010年末实际资本为8663万元,较上年末减少11%,减少原因是2010年承保业务亏损1.14亿元。2010年末最低资本为8429万元,较上年增长11%,而本年末实际资本的减少幅度为11%。海尔保险表示,2011年3月22日该公司注册资本由8.35亿元增至11.8亿元,增资完成后偿付能力提升至706%。
恒安标准人寿2010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116%。该公司实际资本从2009年年末的3.60亿下降到2010年年末的2.40亿;公司最低资本从2009年年末的1.72亿增加到2010年年末的2.07亿。
中意人寿2010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5%,公司2010年业务发展所需的最低要求资本增加,同时加息等原因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太平洋安泰人寿偿付能力132%,该公司称,2010年因业务增长所需保持的最低资本19412万元,由于投资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及年末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4992万元因融资给券商被认定为非认可资产,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较大,但该笔投资款已于2011年1月4日回至公司帐上,2010年年底实际的偿付能力为156.1%。
从合资寿险公司上交的年报发现,不少公司仍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如中德安联人寿亏损2.9亿,光大永明人寿亏损2.06亿,国泰人寿亏损1.7亿,恒安标准人寿亏损1.6亿。中资财险:安华偿付能力不足
非上市中资财险公司中不少险企2010年在车险承保方面实现了盈利,但不少险企还需要扭转车险亏损的局面,与此同时车险作为最主要的险种出现在各家财险公司年报中,有的公司车险占比相当高,面临着结构调整压力。
安华农业保险年报中显示,2010年底该公司偿付能力为32%,该公司称"与上年末相比偿付能力提高了7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公司综合收益提高导致实际资本增长,偿付能力提高,由于资本金规模偏低及保费收入规模较大,导致偿付能力不足"。安华农业保险有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波动很正常,由于公司业务发展很快,所以会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目前公司的增资方案已经上报保监会了,正在走程序,第二轮增资已经启动了。
都邦保险2010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1%,相比2009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公司盈利使实际资本增加。
财险公司2010年亏损比较严重的中银保险亏损1.8亿,渤海财险亏损1.5亿,浙商财险亏损1.1亿,紫金财险亏损1.0亿。合资财险:中意财险亏损1.3亿
合资财险的业务发展更具有特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统计中发现,不少合资财险并没有将车险业务作为最主要的业务。中意财险亏损1.3亿成为合资财险中亏损最多的公司,该公司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在2007年发起成立,其排名前5的业务依次是: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运险、特殊风险保险和机动车保险,其中责任保险亏损9713万,机动车保险亏损418万,其余险种实现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截至昨日仍有中华联合、生命人寿等数家险企仍未披露2010年年报。
中华联合称目前正在进行重组,重组完成后再披露;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称,刚刚完成合并,信息披露将在5月20日前完成,生命人寿表示将在5月30前完成披露。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4月29日举行的一季度保险发布会上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时称,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应当在4月30日前完成,最晚不得迟于5月30日,而对于险企信息披露存在严重问题的,保监会将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