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险企未达标
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是保险公司经营中最感敏的指标之一,中国保监会对此也高度重视,在不断监督下,行业整体的偿付能力已有明显好转。
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偿付能力不达标(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公司有4家,比2010年底减少两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的资产总量由2010年底的3612亿元降至第一季度末的393亿元,占比也由2010年底的7%降至第一季度末的0.7%。部分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正在逐步改善,全行业偿付能力总体保持充足。据了解,4家尚未达标的公司中,有3家是财险公司,1家是寿险公司。
根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今年各家保险公司都要披露偿付能力状况。记者注意到,嘉禾人寿保险公司于4月27日披露的2010年度公司偿付能力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71.26%。
今年2月11日,该公司曾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就嘉禾人寿向农业银行定向增发10.367亿股股份签署协议。农业银行将向该公司增资25.9亿元,持有嘉禾人寿51%的股份,而此次交易尚待有关监管部门批准。前述公告同时称,本次交易批准完成后,嘉禾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大幅增加。
监管趋于完善
对于整个行业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的变化,该业内人士指出,这两年,力度一直很大,保险公司会在时间点上及早关注到偿付能力是否充足,尤其是对新公司,更为迫切。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6号: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财产保险公司)》及其实务指南的基础上,调整了产险和寿险必测情景。通知指出,保险公司根据这一规则进行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结果不作为监管部门采取监管措施的直接依据。但如果偿付能力充足率预测数低于100%,监管部门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向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政策正是对整个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完善。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更加严格的动态偿付能力不利情景测试之下,预计保险公司的增资潮仍将汹涌,甚至有可能超过去年。向股东要钱和发债将是融资的主要途径。
中信建投研究所分析师魏涛分析认为,从增资渠道看,现有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注资(国企)、股东注资、次级债、上市融资和利润转增资本。而从去年整个情况看,增资方式主要靠股东注资和发行次级债完成,融资方式有限。因此其得出一个基本判断:2011年偿付能力肯定是保监会监管中的重中之重。出于融资渠道的限制,其预测未来3年应该是保险公司的上市高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