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一时的银行保险业务,开始驶入慢车道,持续近一年的寿险保费收入膨胀问题迎来拐点。从本报记者昨日拿到的一份最新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单月,上海银保保费收入达到12。4亿元,相比7月减少2亿元。一些曾经倚仗银保膨胀而挤入排行榜前列的寿险公司,也开始尝到了大起大落的滋味。
“一方面,受大盘调整拖累投连险销售大减,另一方面,一些银保产品由于卖得过热而被上面叫停,这样一来,银保业绩肯定会被拉下来。”一家在沪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8月拐点初现
事实上,银保收入的拐点在今年8月初开始显现,到9月初时更加明显。上海保险同业公会8月上旬出炉的内部数据显示,7月单月上海银保业务骤降至14。4亿元,而6月还是22。23亿元,5月的数据也有17。65亿元,到8月时已进一步降至12。4亿元。
不难发现,银保业务的“坐滑梯”主要归因于与股市紧密挂钩的投连险的下滑。曾经一枝独秀的投连险,从今年5月开始直走下坡路,5月单月保费4。67亿元,6月、7月的保费降至3。23亿元、3。45亿元。虽然8月的投连险数据尚未出炉,但据业内人士分析,8月单月投连险的保费收入很有可能降至3亿元以下。
今年下半年以来,银保业务出人意料的急刹车直接导致上海寿险市场再次洗牌。经过7、8月两个月的角逐,银保驱动的力度开始减小,由此导致的上海寿险市场之变也让人“大跌眼镜”。
受急刹车影响,过去一年来一直依赖于银保热卖的多家寿险公司,陷入市场份额大跌的窘境。今年上半年凭借一款“常无忧”银保产品大红大紫,一举站上上海寿险市场“探花”之位的人保健康险上海分公司,如今因该银保产品的停售而风光不再。该公司银保的市场份额从今年5月的38%,降至6月的31。82%、7月的7。75%、8月的2。04%。
此外,太平洋安泰人寿、联泰大都会人寿、信诚人寿这三家在沪寿险公司今年8月的银保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分别由今年7月的6。09%、3。18%、2。04%,降至8月的0。78%、0。98%、0。96%。
银保缩水大势所趋
银保缩水迹象乃大势所趋。保监会在日前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在今年剩下的4个月内,要将银保业务过快的增长速度降下来”,同时要“将万能险结算利率和分红险的分红水平稳定到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水平上”。
保监会又开始了下一步行动,从8月底开始到10月10日开展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的专项检查,其中将重点检查保险公司是否存在“向代理机构、网点或经办人员支付合作协议规定的手续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业内人士预计将会对银行保险构成明显影响。
另外,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已经大幅下降,在资本更为稀缺的情况下银行保险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同时已经有12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不足,客观上许多公司没有办法支撑银保业务的快速发展。
据安信证券保险研究员杨建海预计,今年9至12月份的单月总保费收入增速会明显回落至20%左右,至于明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很可能会更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