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WTO十年:外资寿险如何耕中国市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根据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底,28家合/外资寿险公司(目前友邦为唯一的外资,其余均为合资)占寿险市场主体数量的46%,而市场份额仅占6%,其中,仅有9家公司达到损益平衡,不过,却有一半的公司已经发生股东更换或中方扩股超过外方。

  加入WTO十年来,中国寿险行业增速惊人,用保费收入这一绝对指标来衡量,从2001年的1400亿元,飙升至2010年的1万亿元,保费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5。03%,一跃成为亚洲第二大保险市场。

  开放为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其中,外资险企功不可没。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承诺,中国保险业全面向外资保险业开放,包括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养老险、团险、健康险和企业年金等全部业务向外资洞开大门,这些开放政策似乎给外资保险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同时,也希望外资险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管理能力、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来撬动中国寿险市场。

  然而,惊人的保费增速和开放的环境,并没有延续大量外资蜂拥而入的现象,相反,近几年呈现出冷清的状态。从1992年友邦(AIA)以独资身份进入中国,到1996年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与中化集团成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再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险企掀起了来华的高潮,2002年5家,2003年4家,2004年3家,2005年4家,而到2006年仅有1家,2007年没有,2008年1家,2009年2家,2010年没有……中国寿险市场对于外资寿险企业而言是否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显然,中国作为亚洲第二大保险市场是任何人都不想放弃的,但是,困难也摆在了眼前。

  目前,外资进入中国内地寿险市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设立合资公司,持股上限50%,这要求外资股东必须符合“5、3、2”这一硬指标,即资产50亿美元、30年经营历史、在内地设立代表处2年以上;二是成为战略投资者,持股上限为20%,这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信誉良好并在本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底,28家合/外资寿险公司(目前友邦为唯一的外资,其余均为合资)占寿险市场主体数量的46%,而市场份额仅占6%,其中,仅有9家公司达到损益平衡,不过,却有一半的公司已经发生股东更换或中方扩股超过外方。

  当然,造成合资寿险公司以上窘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架构问题。“5、3、2”这一指标是合适的,但是,外资股东持股50%上限则衍生出很多问题。反观其他金融行业,自2006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开展业务方面,除遵循审慎条件以外,没有限制性措施,对外资银行已经全面实施了“国民待遇”;对比自家兄弟,早在2004年,外资财产险就已经可以申请改建为独资财产保险公司。也许基于寿险行业的特殊性,当初设立外资寿险企业准入条款时比较保守,但目前来看,部分条款是否仍然适用,的确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另外,相关的监管措施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例如分支机构审批方面的限制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合资寿险公司来华第一年一般能够开设一家分支机构,公司表现较好才可以开设第二家分公司,大大影响了其扩张速度;相比中资寿险公司动辄5个、甚至10个分支机构,合资寿险公司的“跑马圈地”确实略显悲情。

  当然,外资股东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大部分外资股东拥有企业的经营权,因此,他们更多倾向于将其在国外所谓的成功经验带到中国,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很多经验落地仍有困难。当然,成功的经验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但未必适合当下的中国消费者。曲高和寡的经验需要真正的“本土化”,而如何将外来的经验和“本土化”两者平衡,则需要合资寿险公司继续深耕市场。

  同样,由于大部分合资寿险公司由外方股东主导,在投资方面,为了防范风险,对于非固定收益投资的态度较为谨慎,再加上投资规模较小,导致合资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中资公司,产品竞争力自然受到影响。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寿险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保监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寿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779亿元,同比下滑7%;同时,寿险业退保率为3。14%,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6个百分点。向来“大跃进”的寿险保费增长规模,在近十几年中第一次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中国寿险市场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随着增速放缓,监管机构对于寿险行业的监管在逐渐加强,中国寿险市场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从经营渠道、产品创新、投资渠道到公司治理,监管机构正在仔细修剪寿险这棵大树,为其各个环节修枝剪叶,以期能够健康成长。

  不过,尽管中国寿险市场改革已经拉开大幕,但改革终究需要时间,在现有法律法规的监管体系下,合资寿险公司应当如何寻求发展?

  对这些历史悠久、国际知名的合资公司而言,首先需要在观念上转变成为有外资背景的“本土”公司并努力寻求适合中国市场的蓝海策略,即在渠道和产品尤其是服务意识方面采取差异化经营。

  其次,他们应善用策略联盟,与其他本地的金融及非金融行业合作,以扩大其营销及客户服务的深度及广度。目前,银行系已大举进入寿险行业,这类公司由于先天拥有渠道优势,在未来发展上自然更具优势。对于非银行系合资寿险公司而言,可与其他金融行业甚至其他拥有渠道优势的非金融行业进行策略联盟,在附加价值上体现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在区域拓展层面上,合资寿险公司除坚守一线城市外,应积极进军二三线城市。由于外资背景,合资寿险公司在初到中国时多选择一线城市,尤其将北京、上海作为发展重地。超级一线城市无疑更适合“外资”这一身份,但是扎堆而来的外资险企却大大摊薄了客源。在二三线城市,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生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衣食住行,保险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类城市对于合资寿险公司而言不失为更优的选择。

  纵观这十年,总体而言,外资正日益多元化地融入中国保险业,也对整体行业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当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保险市场的高度竞争以及合资身份及其他监管措施的限制,令外资寿险企业来华热情不同程度地减退。当今中国寿险市场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唯有鼓励更多优秀的市场主体进行更专业、公平的竞争,中国寿险市场才能熬过冬天,走向春天,这其中,也少不了为中国寿险市场屡开先河的合/外资寿险公司。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