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平安人寿误导销售,理财产品变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一年一度315再度来临,保险产品误导销售问题再次受到关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银行误导现象中,保险被当成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位居榜首,占比达29.56%。下面的案例让大家引以为鉴。

  近日,一哈尔滨市民投诉平安人寿,称3年前购买的“理财产品”,用钱时却发现是一份平安人寿保险,非但没有享受到购买时承诺的“高利率”和“分红”,反而损失六七百元。

  据统计去年以来,平安人寿误导客户理财品变保险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客户带来了诸多损失。

  典型案例

  1万元理财品变成平安人寿保单

  52岁的哈尔滨市民王女士3年前购买的价值1万元“理财产品”,用钱时却发现是一份平安人寿保险,非但没有享受到购买时承诺的“高利率”和“分红”,反而损失六七百元。

  王女士回忆,2009年,自己拿着刚攒下的1万元现金到家附近工商银行存款。一位身着银行制服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一种“新出的理财产品”,利息比储蓄高,还有分红。

  于是王女士购买这一理财品,等手续全都在银行柜台办理签完字回去细看,王女士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实际是一份名为“平安金彩人生两全保险(万能型)”的保单。今年初,王女士前去取现,却被告知保险尚未到期,只能自愿申请提前退保,3年收益仅约300元,按照当时利率计算,反而损失六七百元。

  其他案例

  死存钱不如活理财,理财理成平安保单

  王大妈省吃俭用,几年下来,身上有了2万多元的积蓄,考虑到平时没有大的花销。今年10月份,她到市南区一家邮政储蓄银行,想将钱存个3年定期。等待存钱的过程中,邮局一位姓徐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存三年不如存六年,不仅是每年有700多的利息,每年还能拿到两三千的分红。在遇到急事的时候,也能随时将钱取出来。50多岁的王大妈由于年龄比较大,平时老花眼的毛病也挺严重,就在工作人员的指引导下,填写上相关的内容。

  后来女儿发现后,才知道这就是一款平安保险的保单。想要退保时,邮政储蓄银行却表示合同已签字,也过了10天的生效期,不同意退保。

  理财品成平安保单,退保要扣除高额手续费

  去年一北京网友向媒体投诉称,自己的父母在中国银行存款,经工作人员的介绍将50万元养老钱买了一款平安人寿“理财产品”,然而在退保时平安要收取高额手续费,与当初承诺不符。

  该网友称,两位老人在2008年到中国银行存款时,银行柜员和平安人寿工作人员劝导老人选择一项理财产品,说是比银行的三年死期利息高,不收取利息税,而且是以利滚利的形式计算利息,另外还送意外险,但却只字未提三年取出还要扣除高额手续费,于是老人选择了这个理财产品。

  2011年钱存够三年后,老人打算退保时,发现50万元经过三年只拿到二万多元利息,老人这才知道平安人寿要先扣除高额手续费,剩下的钱才是客户的。而同期在银行存50万元3年应拿到利息8万4千多元。

  网友在投诉平安人寿后,平安人寿总公司后回复称,平安公司只负责退还本金。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