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险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消费者维权的焦点在于没有证据证明业务员当时存在销售误导,而要证明业务员曾经存在误导,就必须提供影像或者录音资料,这对于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他还表示,保险业务员的流动性高,进入门槛低,出现纠纷后保险业务员辞职了,对业务员没有什么约束性,也没有法律法规对其追责的规定。
而钟女士在华夏人寿和银行近半年的推诿扯皮中,以再次购买保险用以证明华夏人寿存在销售误导的方式虽然成本高,耗时耗力,但却很有效。目前钟女士虽然已拿到全额退款,但是没有3年的利息补偿。对此,钟女士表示,自己实在和保险公司耗不起了。明明深发展银行已经承认了当初和华夏人寿一同向钟女士出售的保险存在销售误导,但华夏人寿就是拒绝赔付,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华夏人寿是一家不负责任的公司。
而就钟女士维权的过程,华夏人寿方却坦然应对,该公司邱然经理轻松地称:“现在不是已经退赔了吗,以前不愉快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客户的问题已经解决,公司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上海的王女士在得知钟女士的维权过程后说:“这就像两个小偷偷了东西,一个承认了偷东西,而另外一个却不承认,只能是再次抓住现行以后才承认错误,这简直就是强盗逻辑。”
据悉,王女士在损失了2000多元钱后也无奈地办理了退保,她称实在是没有时间和保险公司耗,自己还有许多工作,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因为像王女士这样耗不起的人占大多数,这也使一些保险公司把不讲理和一拖再拖作为了误导销售出事后的惯用应对手段。
退保难源于整个利益链条
保险公司为什么在银行内销售保险屡禁不止呢?一位曾经从事保险推销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保险公司能在银行搞误导销售的原因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关系。而且在保险公司、业务员和银行之间形成了一整条利益链条。”
此外,该业内人士还强调,保险本身不是坏东西,惟一的坏处就是被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业绩而过度炒作了,在利益驱动下,银行内销售的保险就难免变味。首先是在银行内每销售一份保单就要给银行所销售保费约7%的中间业务费用;二是每份保单都会被银行工作人员收取4%的费用,叫小账;三是银行网点负责人还要按保费的3%私下里要“孝敬钱”;四是业务员的提成一般第一年为30%、第二年20%、第三年10%,第四年开始就有保险公司其他人员负责催缴保费,提成也就没有了。这还不算保险业务员请吃饭买礼物所花的费用。另外,网点负责人收取“孝敬钱”的多少直接成了保险公司入驻银行的惟一条件,谁给得多就说谁家的好,领导派哪家保险公司的任务就卖哪家的,还有哪家保险公司给的小账多也是保险公司能否入驻银行的另外一个条件。
从这位业内人士的揭示中不难看出,为什么银行会纵容保险业务员在银行内穿着银行工作服销售保险了,因为银行也是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可以拿到利益分成,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不会真正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要退保的话,那肯定就涉及到这个链条上的很多人,他们是要往外拿钱的,所以推诿扯皮搪塞等现象就出现了,消费者退保维权就会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