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险喜忧参半
养老、健康是民众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与其相关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险种,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以房养老”不现实,养老社区是保险公司变相“圈地”投机、医疗保险破冰难,关于它们的质疑不绝于耳,与此同时,“民生”保险的政策变革和行业突破也在不断进行之中。
过去的一年,有关养老、医疗保险的新政层出不穷,这一点从岁末年初各大媒体所作的2013保险十大热点总结中就可以看出。3月保监会印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大病保险市场准入与退出条件;6月发布《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为商业保险意外险领域残疾给付提供新依据;8月5日,普通型人身保险(包括人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费率改革启动,长达14年之久的人身险2.5%预定利率上限从此成为历史;12月6日,企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推出,以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等等。可以看出,关于养老、医疗保险的新政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这些政策的推出,在2013年形成了一股改革红利效应。就健康险而言,长江证券(9.74,-0.06,-0.61%)研究员刘俊统计,自8月5日保险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市场上费改新产品上市和筹备的有30多款,其中接近40%为健康险产品,20%为年金产品。他表示:“费改将开启以健康险和年金为主导的市场,这有助于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但是固有问题的解决却无法一蹴而就。健康险占整个国内保险市场比例仍然较低,保险公司做大病医保更是处于浮亏状态,险资控股公立医院最终以失败告终,国内健康险市场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健康险保费收入约863亿元,仅占人身险10157亿元保费收入的8%;而国际经验显示,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一般在30%左右。
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体系难以配套,是国内健康险发展缓慢的最大阻碍。“因为没办法控制医院,没办法控制药品药价,我们这两年医改的成绩主要在医保这块,覆盖面确实大多了,但公立医院的改革非常滞后,这对保险公司影响很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表示。
徘徊中前进的不止是健康险。“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很大,但已经严重滞后。最近说要延长退休年龄、以房养老,说明养老保险面临不改不行的局面。”在中国人寿“2013全球开放日”中,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中国寿险市场未来还是高速发展,发展产品会逐步转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上。”
万峰所提到的“以房养老”是2013年保险行业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个被幸福人寿总裁孟晓苏(微博)率先引进的舶来品,在国内发展并不顺利。临近2013年年尾,有传言幸福人寿预计在2014年1月份推出的首只“以房养老”产品被叫停。市场分析该项保险创新面临诸多难题:70年产权如何续期、与国人传统养老理念背离、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导致险企在推进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时并不积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房养老”具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或难以在全国范围持续推行,与之相比,养老社区模式推广的可行性较大。2013年,合众人寿在武汉成立了国内首个养老社区,这种“实物+保单”的养老方式为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型补充模式。政府也对保险等投资主体建设养老社区释放积极信号,使得险企将养老地产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平安证券表示,养老社区是一种商业化的养老模式,因此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养老社区是一种奢侈品。而随着30年中国财富的积累,这种奢侈品还是有其需求主体的,中国中产阶层在20到30年后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很大,对养老社区模式接受度也更高。未来,养老社区模式在中国应该会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