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从健康险产品到全流程健康管理计划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作为国内第五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安联”)在成立之初就表示,公司将关注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借助自贸区的创新政策空间,尝试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创新和试验。2015年7月27日,太保安联和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互联网健康险产品进行探索。

  作为国内第五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安联”)在成立之初就表示,公司将关注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借助自贸区的创新政策空间,尝试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创新和试验。2015年7月27日,太保安联和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互联网健康险产品进行探索。

  日前,记者采访了太保安联相关负责人,就商业健康险和数据、商业健康险和互联网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商业健康保险有创新空间

  问:理想状态下,商业健康险应该发挥出哪些价值?商业健康险最好的运作模式您认为是怎么样的?

  答:商业健康险是通过商业形式运作、相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另一种保险模式,从资金来源、保障水平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商业健康险应当发挥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弥补基本医疗保障中不足或者覆盖不全的部分。按照国际经验来看,商业健康险有四种运作模式:基本型、重复型、费用补充型、项目补充型,都各有利弊,但是整体上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在大多数国家发挥的都是补充或辅助性作用。

  问:有人提出,完整的商业健康险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1)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2)预见性的健康管理;3)医疗费用的保障,而当前的商业健康险大多只做到了第三种,您认同这样的看法吗?

  答:从经营模式上来看,传统的健康险仅提供医疗费用保障,在盈利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较为弱势,拓展医疗产业链和医疗服务是成熟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增加客户粘性,降低理赔率,并拓展公司业务收入来源。

  问:目前传统的商业健康险存在着保费高、重理财分红轻保障、理赔流程繁复等诸多问题,导致商业健康险在中国长期处于覆盖率低、难发展和百姓受惠少的情况。在您看来它发展的瓶颈都在哪?应该如何突破?

  答:最主要的瓶颈在医疗体制上,由于保险公司对医疗费用缺乏风险管控机制,在产品责任、定价和核保核赔上趋于保守,无法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老百姓对健康险的理解误区,长期以来健康险市场未被培育。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和税优政策的落地等政府层面的推动,健康险必将迎来长足发展。

  商业健康保险需要大数据

  问:商业健康险公司对客户的哪些数据最为关心?

  答:作为专业的商业健康险公司,除了对客户的常规基础信息,如年龄、过往病史等范围外,更多的是对客户健康服务数据的需求。现阶段从大数据思维出发,依托物联网技术,从现有的技术看,可以通过各种感应终端,如、体重秤、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仪、血液检测器等,实现对体重、体温、血压、脉搏、脉象、心率、血液等主要健康指标数据的监测。除此以外,针对客户以往的保险产品选择偏好进行分析,能使产品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不断改造。

  问:智能可穿戴设备(含慢病管理)的数据、健康体检数据、院内医疗数据对商业健康险有哪些意义?

  答:首先,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可以为健康险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更完善的客户体验。在产品设计、责任条款、到风险定价、承保理赔的全流程中,大数据的开发有利于确保产品的精准定向和服务的便捷性等。其次,通过持续获取这些数据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实时地向客户推送各种健康管理和辅助治疗的知识和建议,确定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目标,如体重,或者血糖控制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最终促进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目标达成并改善健康状况。

  问:如何看待未来健康大数据在保险方面的应用?

  答: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强调,在医疗卫生等领域优先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这正印证了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巨大作用。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这创造了精准风控每个投保标的可能。丰富、多维度、低成本的数据。所以保险业应理解风险,降低风险成本,甚至达到个性化风险控制和定价,变风险为可控。其次,大数据健康保险新的业务关系正在悄然改变,依据数据分析为新产品设计提供依据和产品绩效评价,也通过大数据的处理来优化与客户关系、掌控客户健康信息等。

  商业保险携手互联网医疗

  问:您怎样看待互联网医疗为商业健康险发展带来的机遇?

  答:根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预计,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30亿元,预计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可增至45亿元,2017年可达130亿元。可见互联网医疗蕴含的市场潜力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与之相关的产品、服务、模式等也都在层出不穷的创新中。

  互联网医疗为商业健康险的产品创新、服务拓展、客户体验等多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产品方面,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如小米手环,健康监测等硬件的健康险产品及相关服务,获取实时交互的健康数据支持,帮助健康险公司了解客户健康状况、运动偏好等数据,增强与客户黏性。另一方面,大数据还将反向推进定价及产品形态的不断优化。服务方面,医药电商等移动医疗应用的广泛使用,将强需求的预约挂号、导医导诊、在线咨询、慢病管理、快捷理赔等服务不断与保险产品融合在一起,使得健康险不再是简单的保险产品,而是体验更优,保障更广泛的全流程健康管理计划。

  问:和阿里健康这类互联网公司合作目前都为公司的业务带来了哪些改变?合作的模式都是怎样的?

  答:在业务方面,我们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更为简单、更符合需求、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具体的合作模式主要是保险产品与医疗服务的结合。

  问:保险服务与互联网医疗公司的融合,能给公司带来怎样的发展?在您看来,未来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合作还存在哪些契机呢?

  答:保险与互联网医疗公司的融合,使得保险更加有温度,更加生活化,另一方面,业务的融合不断推进优化服务体验,惠泽客户。

  第一、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业务模式越来越清晰,保险公司将有更多契机与之业务相融合,并围绕其细分、精准的业务流程匹配创新型特色产品及服务;

  第二、互联网医疗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和合作加深资源共享,包括医生、诊疗等稀缺医疗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供更实用服务、缓解公共医疗压力;

  第三、不断完善系统间对接,简化交互流程,推进理赔等环节的体验优化。

  医保合作要多方突破

  问:相较国外,如美国移动医疗部分(包括在线问诊、远程监控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实时查询并管理保险(医保+商保)项目,产生的费用都可以通过保险报销,在这些方面如果我们进行过相关探索:医保与商保是否有结合?结合的程度、范围、方式?目前医保基金由经办主体垄断,国家也逐渐支持医保基金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即社保商保合作基础上的多主体管理,您认为医保基金市场化管理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都有哪些?

  答:由于美国的公共保障体系(医保)仅覆盖弱势群体,大部分人群需自行购买商业健康险,因此商业健康险市场高度发达,在保障水平和范围上与国内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由于医保数据的封闭性,商保和医保无法做到实时互通,在结合的方式上有待进一步探索。2014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稳步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医保经办中,保险公司只承担其中的办理职能,管理职能在政府部门,管办分离,使政府主管部门、保险公司、定点医疗机构各司其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