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再保险市场也即将进入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尤其是在“偿二代”新监管体系政策的影响下,再保险市场的结构性调整迹象开始显现。用再保险业资深人士的话来说,调整可能会在2016年进一步深化,并对再保险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再保险,顾名思义是指“保险的保险”,是保险公司将其承担的保险风险部分分给其他保险机构(即再保险人)的行为。从功能作用来看,改善偿付能力、扩大承保能力和分散风险是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分出的主要动因,共同构成了我国再保险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但从现阶段来看,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分出的动因有所调整。“根据责任限制的方式不同,再保险大体可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两类。”多位再保险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当下,保险公司以扩大承保能力、改善偿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比例再保险需求出现萎缩,而出于控制损失、分散风险的考虑,对非比例再保险的需求有所增加。
调整背后的动因,与“偿二代”政策实施有一定的关系。一家保险公司财务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公司以减缓财务波动为主要目的的再保险需求之所以下降,主要是保险监管制度变革下产生的原因。一是随着相关政策开闸,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工具日趋丰富;二是“偿二代”正式实施带来行业资本释放,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显着改善,再融资需求相应减少。
记者获悉的一组内部数据显示:以寿险为例,2015年,全国寿险公司为缓解偿付能力压力而安排的非传统再保险(也称“财务再保险”)大规模减少,总分出保费为705.62亿元,同比下降12.71%,平均分出比例为4.45%,较2014年同期下降约1.92个百分点。
上述调整迹象的出现,释放出一个重要的行业信号: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功能作用正在逐步回归到风险管理的本质上来,再保险主体的定位也正在从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的提供者,向风险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的供应者转变。
伴随再保险功能作用的逐步转型,再保险市场的业务类型也随之调整,险种结构重心开始向风险较高的领域逐渐转移。
“以财产再保险市场为例,险种结构正发生微妙变化:车险业务整体分出比例,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财险公司从2015年开始便主动下调车险业务的分出比例,以适应“偿二代”体系下新的最低资本计算标准。
记者获悉的行业内部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险种结构重心的转移。上述数据显示,车险分出保费占比由2014年的42.9%下降到2015年的41.14%;非水险和责任险分出保费占比分别由23.33%和6%,上升至24.37%和6.56%。
“之前‘偿二代’是试运行。可以预见,2016年,随着‘偿二代’的正式实施,各财险公司的再保险策略将会进一步调整。”再保险业人士预计,财产再保险业务的险种结构在未来将持续发生变化,险种结构重心将向非车险等风险较高的领域逐渐转移。“不过,由于非车险等险种标的价值高,单次事故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这将考验行业及市场主体的经营和风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