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遇电销保险应谨慎 关注产品性质勿盲目购买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说起买保险,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些走街串巷,主动前来拜访的保险代理人。虽然这支庞大推销队伍中的成员素质良莠不齐,但上门“陌拜”的代理人们,终究撑起了保险营销的半壁江山。
 
  此前,有消费者向媒体投诉,称代理人来电告知旧保单可免费“升级更新”,遂信以为真,根据对方要求签署相关文件,事后才发现,原来旧保单在签署的文件中已退保,白白损失几千元保费,却另买了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而针对类似事例,早在2014年就有地方保监局向社会发布风险防范提示,提醒消费者若遇保险营销人员误导其退保后重新投保,可向保监部门投诉。
 
  众所周知,买保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保险条款专业性强、生涩难懂,关键要弄清购买后能享受哪些收益,获得哪些保障。换句话说,决定投保与否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个人的保障目标。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年龄、职业、个人或家庭经济状况等要素,选择适合的保障范围、保障额度、交费期限,切忌对一知半解的产品胆子太大,在电销人员或代理人的误导下,盲目退旧换新,以至非但不能获益,反而因为退掉旧保单蒙受损失,“空守”一张并不适合自己的新保单。
 
  产品性质的“模糊”
 
  保监会在通报中还指出,一些险企的电销人员存在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的误导行为,甚至有的人员电销时压根不提保险,简单地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等说辞。
 
  其实,去年年中保监会发布的通报就显示,去年上半年在人身险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各类销售违规1860起,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97.59%,其中涉嫌欺诈误导1556起,主要表现在夸大保险产品收益、错误解释保险条款、混淆保险与银行理财及储蓄概念等问题。可见,上述保监会通报的电销人员种种违规行为,亦属一些险企“屡教不改”,从面对面销售“延伸”到电话销售领域的老毛病。
 
  既然如此,广大消费者更应提高警惕,对保险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若轻信销售人员将保险等同银行理财产品,或就两者收益率进行简单比较,或对高分红收益进行口头承诺,可谓自行为日后的纠纷留下“伏笔”。毕竟在电话营销人员介绍产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但看不到详细的书面资料,更看不到具有法律效用的合同,因此很容易轻率投保。
 
  鉴于当下保险产品不断创新,除了传统保障型产品外,确有越来越多投资型产品面世,就此,接到销售人员来电,若有潜在的投保需求,消费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产品的性质,分清到底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或者也可请对方比较一下不同投资类险种的利弊,倘电销人员无法在这些方面给出较为合理的解答,而只是一味大谈阔论其所在险企旗下某款产品,消费者就应保持理性与谨慎,较稳健的方法是:礼貌地结束通话,挂机,而后直接去保险公司网点办理咨询投保事宜。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