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排雷:谨防“黑天鹅”事件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之下,保险投资形势严峻,谨防“黑天鹅”事件已成为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道业务”是金融业内使用的一个俗称,通俗地说,是指券商、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或保险资管等机构,向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提供通道,收取一定的“过桥”费用的业务,主要包括资金借道和产品借道两大类。
银行存款类通道业务则是指,资金来源与投资标的均由商业银行等机构确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等形式,接受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委托,按照其意愿开展银行协议存款等投资,且在其委托合同中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投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的各类业务。换言之,保险资管公司仅作为管理人,只收取通道费,不负责管理,投资风险由委托方承担。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为1万亿元左右,约占整个金融市场通道类业务的5%。
通道业务曾被险企视为好赚的“快钱”,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一度成为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用来确保投资收益的一大“利器”。当时曾有业内人士估计,保险业2013年的通道业务至少有3000亿-4000亿元规模,当年不少险企的投资收益很大一块来自于通道业务。
一家小型保险公司投资人士曾对《财经》记者表示,保险资管可以从通道业务拿到2个点的利差,还有3‰到5‰的通道费,又没什么风险,没有不做的理由。
彼时险资通道业务火热的一个外部助力在于,原本作为通道业务第一主力的信托公司,受到银监会下发的多个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文件的约束,其作为通道实现资产“出表”的优势已大为减弱。
险企作为通道的一个优势在于,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和其他存款不属于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而是作为一般存款。因此银行在计算存贷比时,来自险企的一般存款可计入银行的存款规模。如此一来,银行通过保险资管的通道业务,既扩大了存款的规模,赚取了利差收益,还能实现资产“出表”。因此,继信托公司之后,险企成为通道业务的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