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盘点保险业2016十大事件:保民过3亿单日6亿单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2016又到岁末,今年,中国的保险市场可以说格外热闹,从旷日持久的宝万之争到香港保险的走红,从相互保险的破冰到互联网保民的崛起,哪些事件可以被历史记录下来,成为保险业的年度事件。
   盘点保险业2016十大事件:
 
  1、赶英之后再超日中国保险业站到台风口
 
  这并不是大跃进似的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过去的几年,中国保险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越了德国、法国、英国。今年到10月份为止,全国实现保费收入是2.7万亿元,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4.8亿元,保监会已在多个场合预测,到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依此来看,中国的保险行业不是站在了风口上,而是站在了台风口上。
 
  2、香港保险高烧不退中国式羊群效应再现
 
  2016年香港保险持续走红。尽管监管部门先后祭出了风险提示、禁止在香港刷银联卡买寿险等招数,但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对香港保险的热情。仅2016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保费就达到301亿港元,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香港保险是个啥?香港保险好在哪儿?很多人并不清楚,但就像当年抢澳洲的奶粉,日本的马桶圈一样,香港保险让人们再一次见识了中国式的羊群效应和从众心理,它既是对国民消费心态的反讽,也是对740万国内保险从业人员的一种鞭策。
 
  3、互联网保民突破3亿保民群体年轻化
 
  中国有股民、基民,而数量更大的保险用户,却从来没有自己的代名词,今年,“保民”一词终于首度被提出。其中,互联网保民的数量尤其惊人,突破3.3亿,竟达到股民数量的3倍。马云甚至断言,保民不应该只有3.3亿,而应该是13亿,因为人人都当股民不正常,人人当保民才健康。同时,互联网保民中,80后与90后占比为八成,显著拉低了整体保民的平均年龄,我们的父辈一般年过三十才开始接触保险,但新一代国人却从十几岁就开始成为保民。
 
  4、相互保险正式获批供给侧改革大幕开启
 
  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为中国保险行业引入了几位年轻人——批筹国内首批3家相互保险社,其中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是国内第一家获准筹建的相互人寿保险组织。相互保险以性价比著称,讲究会员利益而非股东收益,符合“保险姓保”初心,可以对现有保险市场主体形成补充。引入相互保险,是保监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批筹相互保险正规军的同时,保监会对市场上的伪相互保险——网络互助平台连番进行了整治和规范。值得期待的是,2017年相互保险会否化身成一条鲶鱼,激活整个保险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