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企冲击
老牌寿险,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自费率市场化后,究竟会面临多大冲击?
理论上,这些大型企业因传统人身险的存续业务量较大,如果预定利率传导至价格的变动,进而导致大面积退保,确实会造成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
同时,因为险企会给予较高的费率,保费的降低在所难免,从而影响利差。单个产品的利润降低后,保险公司保业绩的途径就变为薄利多销。一旦遇上偿付能力和准备金充足的寿企大幅度提高预定利率,激烈的竞争可能进一步侵蚀公司的利差。
不过,在现实中,平安保险的产品中传统寿险比重比较低,长期发展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实际已经实现预定利率市场化了,对业绩影响有限。
中国人寿方面,去年的业绩下滑超出市场预期。国寿去年实现净利润110.61亿元,同比降幅约四成。今年,由于面临近千亿元满期给付,公司的保费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因此2013年将主要销售缴费期在5年及5年以下的保单。
“费率开放对整个行业是有利的,市场化程度加深让资源可以更好地得到配置,一些议价能力强的公司进而脱颖而出。”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不过,从保监会目前的操作思路看,放松前端收紧后端的做法,其实加大了对险企偿付能力的监管,目的在于调控行业性避免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一旦出现定价利率的非正常提升,险企的准备金就得大量计提,目前监管层仍严格监控准备金的评估利率,因而对各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有调控的把握。
据了解,早在研讨会之前,各家寿企就已经做出准备,如进行产品设计的研讨,测试两全保险和重疾险等险种的利率变化敏感性。不过,由于正式意见和配套细节还未下达,因此也只是等待阶段。(文章来源:理财周报 )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