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机构中,邮储是重要的一家。因其网点众多,分布广泛,银邮保险业务推广被媒体所关注,同时投诉也颇多。”一位业内人士说。
对于邮政储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中国保险学会理事、江西保险学会特邀研究员吴海波认为,在银邮保险中,邮储代理保险业务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代理行为不规范。部分邮政储蓄机构不厚道,利用消费者对它的信赖来误导储户消费保险,故意将保险与储蓄、基金相混淆;二是代理业务让部分邮储机构急功近利,邮储机构虽然获得了不少利润,但同时也加重了柜面员工的工作压力,同时因为其误导销售行为更损害了其自身社会形象;三是代理手续费过高,尤其是保险公司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向邮储代理机构或其柜面人员支付现金、有价证券或赠送礼品等加大了该代理渠道的销售成本。
去年10月份发生在湖南益阳市的银邮保险纠纷就印证了吴海波说的邮政储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据媒体报道,郭先生的母亲拿着3万元的养老钱,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益阳市新北站支行准备存2年定期。办理时,工作人员向她极力推荐另一种所谓“高利息的存款业务”,并未提及是保险。3个月后才发现“存款”变成了保险。郭先生称,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充当保险推销员的角色,利用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将保险和存款混淆,让人十分气愤。该行回复称:该客户在办理业务时,知晓是保险业务而非存款业务,营业员按规定就保险业务对客户进行了详细解释。
对于上述问题,吴海波认为,一方面与邮政储蓄机构和保险公司的违规经营行为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银保之间建立的浅层次合作关系密切相连。在利益最大化思想的指导下,无论是邮政储蓄机构还是保险公司,都没有将维护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而是一味地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让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一次次误入保险公司与邮政储蓄机构设计的陷阱。“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捋顺保险公司与邮储代理机构的合作关系,加深双方的合作深度,尽可能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更要规范双方的经营行为。”吴海波说。
相关法规早已出台
据保监会日前公布的《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12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银邮代理投诉1385个,占销售误导投诉的46.49%,个人代理投诉1026个,占34.44%。银邮代理的投诉量已超过个人代理的投诉量。而在去年保监会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投诉通报》中,银邮代理投诉占比为23.89%,低于个人代理投诉的36.56%。
面对频发的银邮保险投诉问题,中国保监会于日前下发的《关于规范银邮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被誉为或是最严格的银邮保险监管措施。
据了解,监管层针对银邮保险问题出台的监管措施很多,2010年11月1日,银监会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但因销售误导造成的投诉和退保纠纷事件仍然不断发生。
吴海波认为,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保险机构或银邮机构总能想尽办法应付国家监管政策,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主要的是很多监管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成了一纸空文;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保险的不了解,也是导致投诉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有些消费者因为不完全清楚自己购买的保险产品进而对保险产生了误解而投诉,还有些消费者是因为贪求保险许诺的高回报与实际回报不一致而新生怨恨。
银邮代理保险业务本身是一种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工具,也是银邮业、保险业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力手段。但是由于某些银邮推销人员的销售误导以及银邮行业整体缺乏严格监管,这项本来可以可以实现保险公司、银行邮政和客户的共赢的机会却变了味儿。对于如何银邮保险问题,光靠完善现有的监管政策或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确保所有的政策措施执行到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