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年金保险 > 正文
从“接地气”到“生根叶”并非一步之遥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保哪些、赔多少、有多贵、管多久?在商业健康保险售出那一刻,这一系列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疑团,未必人人心知肚明。

  在销售链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保险显然是最“接地气”的一款。原因在于,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营销员常常走进目标客户的办公室,也有可能来到他(她)所在的社区,甚至会走进他们的家里。与端坐在柜台里的银行职员相比,保险营销员走街串巷、挨家入户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那么,保险产品是否最“接地气”?现实的情形恰恰不是这样,保险被视作金融产品里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款。就健康保险而言,保险合同里承保的大病种类十分繁杂,名词相当专业,术语必不可少,承保条件也令人费解,要让老百姓做到明明白白消费,着实不那么容易,这也是保险业一直多方求解但悬而未决的难题——实现保单的“通俗化”。

  相比之下,保障责任相对简单而明确的意外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等产品,更易于让老百姓理解和接受,但在实际过程中,保险公司主推的险种往往不是单一的保险责任,不同的保障责任常常捆绑在一起组合销售,功能相互交织,假设条件多样,消费者屡屡不明就里。然而,即便对保险产品略知一二,不同的消费者也往往生出相同的感触:保障范围不够宽泛、费率价格不够低廉、免责条件不够宽松……市场在售的健康保险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道菜”。

  对芸芸众生而言,健康保障实属刚性需求。历史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我国健康保险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超过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平均增长速度;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260.3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6.97%.

  在基本医疗保障并不十分充分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放入自己资产配置的“购物车”,用于防范不可避免的健康、疾病风险。随着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性价比更合适的健康险有望陆续面市,这对消费者来说是福音。但囿于政策变动、法律欠缺、利率调整、医疗风险、数据积累不足等因素,险种的开发依然迟缓,专业性也值得商榷。

  政策机遇总会到来。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商业健康保险特有的经济补偿、风险保障、社会管理功能,正赢得市场各方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以大病保险为例,商业保险机构开始从“经办人”角色逐步过渡到“承办人”角色,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作为政策性意味更强的业务,这样的尝试未必给商业保险机构带来近期的财务方面的改观,更多是着眼于长远的社会效益、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好的局面还在后面。2014年11月,有关商业健康保险的顶层设计出炉,国务院发布第一份全面部署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专项文件,并对商业健康保险给出新的界定:商业健康保险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对因健康原因和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

  引人关注的是,这份顶层设计就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线描绘出一份相当详尽的“菜单”:鼓励市场开发针对特需医疗、药品、医疗器械、检查检验服务的健康保险产品,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保险;鼓励发展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补偿在职人员因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的收入损失;适应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慢性病治疗等需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产品;开发满足老年人保障需求的健康养老产品,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保障与服务的有机结合;鼓励开设残疾人康复、托养、照料和心智障碍者家庭财产信托等商业保险。

  不难看出,针对商业健康保险应当覆盖到的人群和风险领域,国家顶层设计已经指出更明确的方向,人群进一步细分,专业化程度也在进一步提升,折射出现实存在的巨大需求,也寄希望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逐一填补市场空白。按照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服务领域更广”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

  多年实践表明,因医疗风险难以管控而派生出来的高赔付率,一直是阻碍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和加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此背后,经验数据积累不足是深层次的症结。多年来,随着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群体范围在扩大,医院有关数据和全社会患病概率变得难以统计,这同时给保险费率的精确计算带来了难度。再以护理保险为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和中国家庭结构的倒置现象,令很多人看好护理保险在中国的发展,但由于社会诚信体系相对欠缺,导致保险公司因风险难控而放慢脚步。

  显然,要想让健康保险更“接地气”,捕捉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固然是根本之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借助政策性的协调机制、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专业化的风控手段,才能精确计算出有价值的信息,也使得新产品不仅“接地气”,还能够落地生根,实现稳增长和可持续运营,而非昙花一现。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