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用来应对生活中突发事故的保险业,人们似乎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保险公司大多如此行事:保险产生适当又连续的回报———稳定的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分红。在中国却并非如此。人们对微不足道的分红不以为意,但中国保险业的增长前景非同寻常、令人惊叹。
中国保险业的上涨行情强劲,近期虽然面临一系列挫折但仍表现得韧性十足。担心可疑销售方式的监管机构开始限制银行兜售人寿保险产品,而该渠道占该产品销售总量的一半左右。雪上加霜的是,购车补贴的取消又使汽车保险销售失去一种主要动力。即便如此,今年的人寿保险销售也只比去年同期下降5%,而汽车保险似乎已出现反弹迹象。绝大多数分析家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人寿和非人寿保险产品的收益将增长15%。乐观者更是认为,年增长率有可能超过20%。
如此乐观的一些原因显而易见:中国的规模、财富增长和保险业的不成熟都说明其增长潜力巨大。但这种现状也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两次历史性变化,一次是遏制市场,另一次是眼下推动保险业发展。第一次变化能追溯到革命和清除保险行业时期。1846年英国人开始在华销售保险。小型保险机构曾遍布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解放后政府认为国家提供一切而取消了保险业。直到1988年时情况才开始有所变化。自批准成立平安保险公司后,一个极其庞大的产业开始浮出水面。
平安保险如今已价值660亿美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至少一分为三。其中,中国人寿是世界上唯一价值超过平安的纯粹保险公司;中国人保财险价值200亿美元;第三个也将很快上市。除此类国字头保险巨头外,还有数百家相对较小的公司和数十家与外国有关系的企业,它们全都拥入正在增长的中国市场。
这种增长彰显中国政策的第二次巨变。此前认为多余而被取缔的保险业又在新中国焕发勃勃生机。中国政府正积极参与商业和民生领域的诸多事务,但社会保险的提供却明显不足甚至为零。一旦遭遇灾难事件,法院或政府就很可能爱莫能助。这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空间。
正如中国所常见的那样,外国保险公司面临巨大壁垒。他们要通过合资公司等方式才能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保险市场或许让人望而生畏。但不会平淡无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