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方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对意外险市场‘严打’后,手撕单改成机打出单后,埋单现象已经极为少见。我们也会定期去抽查一些中介代理机构,近期没有发现这类现象存在。”
然而,记者从保险市场了解到,即便是机打出单,却仍然存在空白单的现象。这同样埋下了埋单的隐患。
据记者的一位朋友讲述,不久前他到某一线城市的长途客运站买票,就被搭售了一份保费3元的公共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保单为机打出单。然而,这位朋友拿到保单后仔细一看,发现上面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均是空白。
有过类似经历的还有前文提及的保险律师李滨。他回忆说,今年他去黑龙江某景点游玩时,就被误导性地强制投保了一份意外险。“卖门票的工作人员在事先没有告知我保险事宜的情况下,直接将门票和保险一起卖给了我。”然而,拿到保单后的李滨却发现,保单上的姓名和证件号码也并非他本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李滨认为,主要是因为“景区游客较多,出于节省时间的考虑,景区事先打印好一定数量的保单。”在李滨看来,这就等于为景区代售点创造了埋单的条件。
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你提到的埋单现象,之前经常在航意险市场出现。”由于赔付率极低,时间期限较短,再加上很少有人会致电保险公司辨别真伪,机票代理机构抱着通常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由此滋生了埋单现象的发生。
而埋单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保单可能是“空头支票”。这是因为,投保人在代理点购买航意险后,代理点不会留下任何记录,唯一能够证明已投保的是客户手中的保险单和保险公司的记录。由于航空意外事故出险的特殊性,保险单可能随同投保人带上飞机,很难在事故发生后完整保存下来,所以保险公司进行事故理赔时的依据,就是电脑投保联网系统上的记录。如果未将保单信息录入联网系统,则投保人家属是否能顺利拿到理赔金,还是未知数。这种行为在侵害投保人利益的同时,也被质疑有漏税之嫌。
不过,随着上海、北京等地实现与机票系统联网,这些地区的航意险埋单现象基本已被杜绝。但没有完全实现联网的长途客运、景点等代售点,却仍然有空白单等违规保单出现。如管理不当,很有可能滋生新一波的埋单现象,需要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加以警惕。
上海一家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我们都要求长途汽车站等都要机打出单,用3G无线实现联网,但各汽车站和窗口执行有差异。代理点执行尺度的差异化,造成了空白单的漏网,埋下了埋单的隐患。”
严打如何彻底
近年来,“假保单”、“埋单”惊现意外险市场后,保监会力表严打之决心,不断整治规范意外险市场,携程航意险假保单等大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地方保监局也不定期对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保险代售点进行暗访。
“通过暗访方式,可能短期内能起到威慑作用,为避免相关利益方与监管机构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监管部门应拿出一个彻底杜绝违规现象的长久之策。”一家保险公司高层建议说,应该要求销售意外险的保险公司全部实行联网,即与保险行业协会联网,尽量同时与机票、火车票、长途票、景点门票系统联网。
这样,投保人可直接去保险行业协会或票务联网系统进行保单查询,若查询后发现无此保单,建议保监会对涉及的保险公司或中介代理商予以重罚。不过,这种方式在限于当前的客观物理条件,操作上可能存在难度。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埋单等现象也涉及漏税之嫌,建议保监会与税务部门联手检查。一旦查到,严惩不贷。“在本身微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犯不着背着重罚的风险而铤而走险。”
而从保险公司角度而言,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管控好旗下业务员及合作的代理机构,一经发现出现空白单、埋单等违规行为,立即取消代理资格,也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近年来,不少保险公司通过捐钱捐物、公益活动、微利经营政策型险种,辛苦地赢取社会声誉。若在诸如几块钱的“小保险”上违规操作,不仅百姓反感、声名受损,企业内部也会滋长“投机取巧”的惰性心理,有悖于企业一贯秉持的创新开拓。
事实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意外险乱象的滋生。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购买车票、飞机票、景点门票时,一定要留个心眼。如果发现买票时被强卖“保险”,应立即向售票机构或相关管理部门投诉;若发现有疑似假保单、手撕单、机打白单或空单等现象,应立即向相关保险公司核实保单的有效性,如发现保单无效或可疑,可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另外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目前不少意外险是以卡式形式售卖,需要消费者自己激活后方可有效。消费者投保后应及时激活,否则等于是自己放弃了索赔的权利,一旦发生意外,没有激活的保单同样被视为无效保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