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退保是颗“毒瘤”
从过往数据上记者分析,国寿、太保和太平寿险在过去两年银保规模发展很快。2010年年报业绩显示,上述三家险企的银保保费占比超过了50%。平安寿险的银保保费占比最低,只有20%左右。而银保却是退保增加相对更为明显的渠道。北京银保退保率今年上半年就翻了一倍,从5%上升到10%。
“之所以银保渠道退保率较高,是因为银保客户购买产品时大多投资意愿比较强,另外银保产品期限较短,年缴保费数额也比较大。当客户遇到收益率更好的产品时可能就会考虑退保。”某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银保渠道占比较高的公司可能退保的更多。
另有业内多位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退保主要是因为加息周期下,定存、债券等各类投资的收益率普遍提高,尤其是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凶猛发行,使得部分客户选择“搬家”。据记者了解,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收益率在6月份达到全年高峰,7天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年化8.47%,是2010年10月进入加息周期以来的峰值。
从整体来分析,银保退保率高,一方面跟央行连续加息,保险产品收益跑输银行定期存款有关,另一方面也跟银行信贷发放捆绑搭售银保产品有关。
据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银行的确存在向个人客户发放贷款时,绑定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有商业银行甚至在开展保单质押贷款业务中为获取手续费,以贷款发放为条件,要求客户先购买保险,然后将保单到银行质押,或者用取得贷款的一定比例购买保险,再到银行进行质押。这一做法严重的违反《保险法》投保自愿原则,所销售的保险业务也并非客户真实需求,贷款到期后退保可能性就必然会很大。
对此保监会近期特意发文要求保险公司应制止代理银行强迫或变相强迫客户购买保险的行为,要求采取银行代理保险费用与保单退保率挂钩等方式,防范退保风险。为了防范寿险退保风险,保监会也将高度关注对银保渠道依赖度高、以短期趸交产品为主、销售误导投诉多的公司。
退保乃两败俱伤之举
面临退保率的增加,多家公司表示,暂时对公司经营、利润等还未产生明显影响。但保险行业分析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退保率是影响保险公司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因为一张保单的经营成本主要集中在前两年,收益却主要靠后期,一旦发生退保,就相当于付出了成本还没来得及收益,尽管退保时保险公司会扣除客户一些费用,但是远不足以弥补成本,他强调:“如果保险公司退保率持续上升,那么其退保率假设就应相应地提高,这样一来,保险公司计提的责任准备金就会增加,保险公司利润就会减少。当然是否会提高假设还要看退保率上升的持续情况。”
三大险企的年报里都在内含价值中对退保率进行了敏感性测试,中国人寿半年报中指出:“若其他变量不变,退保率假设比当前假设提高或降低10%,预计将导致本集团本期合并税前利润减少人民币6147百万元或增加人民币6512百万元。”中国平安半年报中提到:“本集团部分保单允许退保、减保或以其他方式提前终止保单,使本集团面临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内含价值包含的有效业务价值体现了公司现有业务预期的未来可分配利润在评估日的贴现值;新业务价值提供了衡量保险公司近期的经营活动为股东所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从而也是评价保险公司业务潜力的一个指标。
寿险公司数据统研人士则认为,退保还将带来保险公司额外的运营成本,而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声誉的损失。同时,他也建议消费者慎重退保。“一般来说,一款五年期的保险产品,两年末的时候现金价值和已交保费才能打平,也就是说此时退保拿回的钱才能刚刚与已经缴纳的保费持平。保险产品保障期限越长,这一期限也就会越长。”另一方面,保险产品还要看长期收益,长远看来,收益并不一定就会低,而且其收益也偏稳健,更重要的是保险产品还有一份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