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被爆出江西保险公司因手续费问题集体“封杀”银邮渠道之后,银行和保险公司关于代销保险产品的手续费问题一度广受关注,而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本报获悉,这场“战火”终于烧到了上海的银保市场。
8月24日,由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牵头,上海的寿险公司签署了一份《上海市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手续费标准自律承诺》。根据自律承诺,所有银保手续费自律标准将从10月1日起全面执行;在8月1日前签署的银保业务协议,若超过限定手续费标准的,原协议维持到9月30日止。在银保手续费问题上,上海的寿险公司结成了统一阵线。
然而,半月未过,记者就从相关银行获悉,银行(含邮政)已经出招应对银保手续费自律,将每家网点以30万到60万的包场费向各家保险公司招标,只销售中标的保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可以按自律协议的标准支付手续费。
“银行此举完全是对寿险公司手续费统一策略的瓦解战术,表面上看,这并不违反行业规定,但是银行网点设置进场费,等于又将手续费提高到原来的水平。”9月8日,上海一家寿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位人士也表示,在银行(含邮政)并不买账、保险公司各打算盘的背景下,银保手续费自律公约能否自10月1日起显效,实在让人捏一把汗。
包场费PK手续费下调
银行似乎只要一招,就可以让银保手续费提升到原来的水平,而保险公司为了形成统一的价格同盟,却要对不同的寿险产品设置不同的手续费率。
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地区银保手续费(含培训费)自律标准》,投连险、万能险产品手续费一律以3。3%为上限,趸缴分红险、普通寿险、健康险手续费上限5年期以下(含)、5年期以上分别为3%和3。3%,期缴健康险手续费上限5年期、5年期以上、10年期以上分别为12%、14%、20%,期缴分红险和普通寿险同样根据年期分为5档,最高为10年期以上的15%。而“期缴手续费”,则是指整个缴费期间内的手续费(含培训费)总额与年缴保费的比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上海市场银保手续费远远超出现行自律承诺的约定。
“以最常提及的5年期趸缴产品为例,银行方面提出的手续费水平基本在5。5%左右,远远高出了自律公约规定的3%上限,也高出了大部分寿险公司的成本极限。而且,通常情况下,在这部分被据实列支的'手续费’费用之外,寿险公司要想推动银保业务发展,还必须在私底下向银行网点、柜面人员支付更多隐形的费用,包括旅游、奖励等额外费用。”上述人士称。
据了解,上海的保险监管部门也早已经察觉到这一现象,早在今年年初,上海保监局就专门召开会议,对银保渠道销售进行规范控制,其意在遏制各家保险公司在争夺银保渠道上的手续费恶性竞争,然而口头规范却没有效用,致使8月24日监管部门会同同业公会出台了上述自律公约。
内部争议
尽管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已经出台了上述自律承诺,然而本报也了解到,各家保险公司并未形成一致对外的口径。
9月9日,上海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事实上的价格同盟看似保护保险公司的利益,但是对于一些依赖银保渠道拉动保费规模的寿险公司而言,也是一个无形的打击,这样一来,银保渠道规模不得不收缩,银行一旦设置包场费,哪家公司出的费用高,就会先入为主,别的保险公司产品就进不了这个网点。
“对于大公司而言,银保渠道可能本来不是它们的主渠道,就像平安人寿,个险渠道市场份额一直占据首位,银保渠道的市场份额大约占15%左右,而像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这两家公司的银保份额各占本地市场20%,其他公司很难撼动它们的地位,这些公司各有各的强势,对于合资公司来说,依靠银保是拉动保费的捷径,这样一来可能会更加加剧市场的不平衡。”这位合资公司负责人无奈称。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也分析称,外资市场份额本身就很少,且自去年以来,这些公司的保费总规模都在下降,银保手续费统一可能也会对它们今年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而记者从相关渠道得到的一份今年5-7月份上海各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明细表也显示,平安、新华、泰康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着稳中上升的态势,其中平安银保的市场份额上升得最快,从今年5月份的9。39%上升到14。41%,上升了五个百分点。而一些合资寿险公司的银保份额都不到0。1%。
有关人士担忧,这会不会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对于一些合资寿险公司而言,更加失去了市场话语权。根据统计数显示,上海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小幅下降,合资寿险公司的银保滑坡幅度尤为明显。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某人士也表示,期缴手续费的攀升,加上未来受到持续率的影响,有可能使得银保的期缴业务发生费差损,使得结构调整的结果大打折扣,甚至与提高银保业务内含价值的初衷背道而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