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保险代理人,可能在大多数市民印象里就是穿着黑西服、手提黑皮包的一群人。他们每天奔波于写字楼和社区之间,时不时还会上门推销保险,张口闭口就谈保险。俗话说靠山吃山,可是这些保险代理人却没人给他们投“五险一金”。由于不签劳动合同、不投保,这就造成了保险代理人的流动性非常大,有业内人士推测,岛城寿险营销员12个月的留存率不足40%。此外,寿险代理人的收入主要靠自己的销售业绩和拉来的“下属”的销售业绩,因此,寿险代理人非常热衷于“拉人头”,然后进行强化培训。
3万营销员身份模糊
“保险代理人是个什么岗位?”大学毕业生陆强正在找工作,6月初看到一则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其中的一个岗位引起了他的关注。当给对方打过去电话咨询,陆强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岗位其实就是“卖保险的”。不过求职心切的他还是决定去面试一番,但是结果还是让他有些失望:陆强觉得这样一个底薪微薄、完全靠销售业绩挣工资而且又不给投“五险一金”的工作并不适合他。“不管你工作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一旦离开,就得不到一分钱补偿。到六十岁退休,没有退休金。一天不干就一天没钱。”陆强说道。
陆强在面试时还碰到了一位曾在其他寿险公司干过的求职者。这位求职者说,所谓“保险代理人”,实际上身份并不正规。
这样的说法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证实。近日,中国保监会下发111号文件,专门就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保监会表示,营销员用工方式不符合《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工商登记管理规定。
“现行保险营销员管理模式是1992年由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从台湾地区引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寿险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保监会111号文件中详细阐述,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保险营销员335.74万人,年实现保费收入5469.89亿元,占同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38.15%,其中寿险营销员289.09万人,实现人身险原保费收入4266.72亿元,占同期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3.89%。
来自中国保监会青岛监管局的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本市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88.58亿元,今年1~4月份该数据为36.53亿元。据业内人士推算,本市至少有3万名人寿保险营销员。
流动性高,频繁换东家
和陆强一起参加面试的另一位求职者叫苏清,今年24岁,曾在中国平安、华夏人寿、长城人寿等保险公司从事过保险代理。“大学毕业两年了,我跳槽了3家保险公司,最长的一家干了一年多,最短的只干了三个星期。这次再最后试试,如果还不行,以后就不再干这一行了。”苏清说。
苏清说自己的销售业绩很一般,是个月光族。为了省钱,他和另外7个人挤在一处套三的出租屋。“其实我在第一家保险公司干得挺好的,每个月还能卖两三单。后来在扫街的时候碰到了同行,被他一忽悠就跳槽了。”苏清说,这个同行所在的公司刚刚成立新的销售部,只要发展几个新人就能当上主管,所以他奔着这个主管职务就跳槽到新公司,结果去了一看竟然有好几张熟悉的面孔。
“这个行业流动性太大了,保险公司又不跟你签劳动合同、又不投保,所以很多人要么来了就干,要么说走就走。”苏清说。
“留存率”是评价保险公司人员流动的一项指标,据本市一家寿险公司营业部的刘姓负责人推测,本市寿险营销员12个月的留存率不足40%,全国的平均水平不足30%。他表示这一数据远低于国外保险代理人的留存率,例如英国的12个月留存率为76%,美国为66%。
“保险公司的电脑只会计算你的业绩,而不会考虑你的遭遇。”从业8年的保险代理人刘女士说。八年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普通业务员升为“高级业务代表”。随后怀孕生子,她休息了半年,回到岗位后,自己的出单号码已被公司电脑系统停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