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谁才是强者?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的一季报也都出来了,和中国平安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太保,业绩下滑81%,每股收益8分钱,情何以堪?那么中国人寿VS中国平安,谁才是真正的强者呢?

  一位在国寿集团工作多年的人士回忆道,2004年以前,中国人寿的业务主要依赖承保,当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相当有限,公司经营比较困难。杨超上任后,带给中国人寿最大的改变是,在要求公司做保险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尤其是国寿集团,当年与股份公司分家时,集团基本上以“老资产、老业务、老人”的“三老”为主,杨超最终确立了集团化经营的理念,同时提出“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战略。

  杨超对“主业特强”中“主业”二字的解读是:保险业务+资产管理。其战略规划中,“应该尽早进入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领域”的设想虽没能在其任上顺利实现,但在国寿集团内部也已达成共识。

  中国人寿内部人士透露,袁力在国寿集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5年内参控一家银行、一家基金公司。而由于垄断地位和利差保护,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2011年12家上市银行净利润超过8000亿,几乎占到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之和的一半。

  “如果能够尽早实现对银行的一参一控,今后的投资收益将相当可观。”前述人士称,目前,中国人寿与花旗并列广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但与广发的业务合作还相当初级。目前也只有一个执行董事的席位,不能实现与集团经营理念的统一和集团内部的统筹协调。“想有话语权,就必须拿下控股权。”

  然而,参股银行绝非易事。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其余股份制银行能够成为中国人寿目标的也不多。去年刚刚表达了对民生银行的“爱慕”后,就召来民生银行董事史玉柱的炮轰,告诫中国人寿不要对民生银行有非分之想,并呼吁“中国唯一的民营银行,不应倒退成为国有银行”。

  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在中国人寿IPO时,曾有人从中搭桥,希望促成中国人寿与目前唯一一家未上市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联姻,借两家机构IPO的机会实现相互持股。但这一设想最终没有获得邮储银行的认可而作罢。事实上,中国人寿错失的机会还不止于此。2006年,国寿集团和中国人寿曾通过定向增发和二级市场认购,分别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及第五大股东,合并持股17.22%。但后来的几年间,中国人寿持续减持,目前仅持有中信证券4.44%的股权。

  2008年,财政部将持有的中诚信托32.35%的股权划拨给人保集团,财政部以这种方式完成对人保集团注资9.36亿元,人保集团亦由此成为中诚信托第一大股东。然而,早在人保之前,中国人寿已经与中诚信托有过深入接触,并安置了中诚信托的部分人员,却在谈判即将告罄之际,出人意外地与中诚信托股权失之交臂。

  一次次错失良机后,中国人寿至今仍无缘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牌照,也成为杨超、袁力两届掌门人的遗憾。如今这一心愿随着执掌国寿集团权杖的移交,一并转移到杨明生的手中。

  这位出身银行系统、在保监会分管投资、被业界誉为“跨界人才”的新掌门担子不轻:金融控股框架下待解的牌照难题,集团资源的统筹协调,股份公司业务结构尚待改善,市场份额持续缩水,分红险“一险独大”隐忧已现,基层战略能否冲破增员瓶颈,还有国有企业老生常谈的体制、机制问题……市场同中国人寿一样,翘首期待着新掌门人施展“必杀技”,带领“寿险老大”纵身飞跃的一刻。

  (本文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作者:何颖)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