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跟范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松绑,从信托、券商资管、基金、银行理财、资产证券化,再到境外投资、另类投资、对冲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各种高中低风险和收益的投资工具一应俱全。
一些保险投资人甚至感慨:“想到的放开了,没想到的也放开了”。
“我们其实很担心部分公司没有风险意识,无知者无畏。”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坦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放开,投资范围已经接近成熟保险市场水平。未来几年,新渠道和新机制必将进一步给保险资金运用注入活力。但随之而来的是风险跨领域、跨行业传递的趋势亦显著提高,因此,现阶段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投资能力,更好的服务保险主业上来。
陈文辉还特别提到,今后将建立资产配置能力与投资渠道、投资方式及分类监管等政策的联系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硬约束,相对弱化比例监管。
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
《21世纪》: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陈文辉:保险资金收益和结构不能有效支持负债,是目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投资收益率水平相对偏低。从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来看,行业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水平都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于5.5%左右的一般寿险产品精算假设,收益率缺口较大。
另一方面,权益类投资波动较大。由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不能满足覆盖负债成本的需要,保险机构只能过度依赖证券市场投资,博取超额收益。在股票市场单边下行的时候,由于缺少可以替代股票的高收益投资标的,保险资金无法迅速调整配置结构,从而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例如,2006、2007、2009年,权益类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29.46%、46.18%、22.71%,但2008年、2011和2012年,投资亏损又分别为-11.66%、-2.34%和-8.21%。
当前,我们保险行业的资产负债匹配还存在“长钱短用”和“成本收益倒挂”等问题,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都将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单是期限错配方面,截至2012年末,保险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近-20225亿元,其中,传统险约-8814亿元,分红险约-8161亿元,万能险约-3250亿元。长期来看,错配的风险还可能不断加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