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21世纪已过去14多年头,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为人类社会带来众多福利效应。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从而在灾害的早期预警、备灾和应灾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为致命风险的减轻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灾害风险大规模增加,因为许多公共领域和私营的新投资集中在灾难多发地区,高强度的风险在灾害多发地区集聚,并且通过全球供应链向全球范围快速传递,从而在整体上对企业、政府和社会形成了系统性全球经济风险。
近日,潘基文曾警告全世界现在所处的状况无异于“玩火自焚”,他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人类社会正越来越多地暴露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之下,并且这种暴露所造成的风险有可能达到不可预料的程度。
减灾大会的召开正是为了讨论应对这种不可预料风险的方法和模式。会议过程中各方代表各抒己见,通过激烈的争论,在五天的时间里就未来15年的全球减灾框架达成了初步一致。《框架》决定在减灾方面设立七大目标和四大行动优先事项,强调社区的重要作用,并致力于将减少生命损失、保护灾害中的卫生系统和人民生计放在首位。《框架》提出的未来15年全球七大减灾目标包括:大幅减少全球灾难死亡率;大幅减少受影响的民众人数;减少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经济损失;大幅减少灾害给关键基础设施带来的损失以及对基本服务的干扰;在2020年前增加制定了国家和地方减灾战略的国家数目;促进国际合作;增加获得多灾预警系统和减灾信息和评估的机会。成果文件中通过的四大优先行动事项包括:了解灾害危险;加强减少灾害的治理工作;投资于减灾,以增强复原力;加强备灾,以开展有效应对行动;加强恢复、复原和重建工作。
减灾成为关键
这份协议作为全球第一个与2015年后发展议程相关的重要协议,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抗击极端气候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十分严峻,各类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而减灾恰好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原因在于减灾行动提供了切实的行动和具体的方向,是许多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的重点。如果没有减灾的努力,那么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无从谈起,因为人们在受到极端灾害冲击的时候无法从损失中得到恢复,维持生计变得更加困难。必须指出的是,灾害问题不仅在欠发达地区有着严重的破坏性影响,在富裕的国家和地区也会对本可以保持良好势头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严重冲击。
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十年中,世界平均每年由于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1900亿美元,然而这其中保险损失仅有600亿美元,不足三分之一。这表明存在世界性的保险保障不足问题。联合国减灾署公布的全球减灾评估报告指出,如果每年能够投资78.9亿美元进行灾害风险管理,那么可以期望在接下来的15年中将全球灾害损失减少4731.6亿美元之多。仙台会议上来自保险业的代表们呼吁世界各国亟待建立一个共同的机制来构建面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而通过保险业等私营部门与政府机构的合作来减低灾难损失正成为一个有力的落脚点之一。
保险业作用获肯定
长久以来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保险业在降低灾害损失方面的巨大作用。大多数人往往将期许的目光投向政府机构,希望借由政府强大的资源撑起减灾的保护伞。但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巨额损失会让政府付出巨大的救灾成本,这一高昂的代价影响到了政府提供基本服务的能力。它截留了原本可以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政府资金,同时还使商业活动受到伤害,就业率和收入下降。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主体,比政府和任何一个产业和机构在灾难识别、灾难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这种独特的优势来源于保险业掌握着大量可靠和精确的数据信息,以及更加全局性的救灾经验。今天,拥有超过200年实战经验的现代保险业正在将这种宝贵的财富运用于减少灾难中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达成联合国的减灾目标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在第三届减灾大会上,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行动(UNEPFI)永续保险原则项目(PrinciplesforSustainableInsurance(PSI))的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发布了“灾后恢复力联合声明”,强调保险业在了解灾难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它的核心任务将是理解、管理和承担风险。金融倡议行动永续保险项目(UNEPFIPSI)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联合国与保险业合作行动,来自永续保险原则项目的保险公司占领了保险市场上15%的保费收入,并且掌管着大约9万亿美元的资产,市场力量十分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仙台会议一开始就提出的联合声明中,不仅高度评价了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缓和全球变暖速度和全球减灾行动的价值,还提出在未来15年的减灾框架中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向私营部门的力量展开怀抱,以期能够通过不同的力量共同为人类撑起保护伞。这一呼吁被视为是保险产业在降低灾难损失中的重要力量的展现,同时也向保险业扩大承保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私营公司更多地参与到减灾行动中将不仅仅减轻政府机构的负担,同时还能在更加有效率的基础上完成对风险的分散与控制。
未来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共同的经济社区来完成灾后恢复需要各国的携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将是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不论是2012年保险业在“里约+20峰会”上达成的永续保险原则的框架,还是这一次仙台会议所造就的各方一致的承诺与立场,都让国际社会看到保险业在全球减灾的美好蓝图与首创精神,这为全世界提供了鼓舞和一条前进的道路。
在不断勤恳的努力下,保险业的示范性作用正在被逐渐认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秘书处主任,联合国秘书长减灾风险特别代表玛格丽塔·瓦施特伦女士也在表达了对保险业示范作用的肯定。她认为保险产业在塑造具有恢复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所方面规划的蓝图,能够鼓舞其他产业也加入到这一共同的行动中来。而私营部门的有力参与和诺言在减少灾害损失与防止新风险的发生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业内达成一致的承诺,保险业在减灾方面和灾后恢复中将扮演良好的示范角色。
仙台会议还呼吁保险业更加直接的参与到联合国的行动中来。永续保险原则的其中一个子项目敦促各保险公司达成自愿的,明确的和限时的承诺,来帮助落实《仙台减灾框架2015-2030》。这些举措与永续保险原则的行动显然是站在同一线上。在当今风险越来越被明确认知的社会,保险公司应该首先被公众信任,从而才能发挥它所有的力量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保险业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必须认识到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者、承担者和机构投资者的独特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它在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转变方面的所有潜力。
仙台会议的闭幕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下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次会议上达成的减灾相关议题将在5月联合国环境署与保险业的会议上进行汇总研究,同时还将在今年6月纽约全球保险论坛继续推动。当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更加积极地携手面对。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里保险产业能够加强和联合国减灾行动的合作,发挥自身的重要力量,共同创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中国取得的成就
10年前的日本神户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以来,我国已经在减灾方面取得不少成就。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并且这些灾害往往发生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较低的贫困地区,居民对保险的认识十分贫瘠。面对保险业在国际减灾中越来越凸显的地位,作为灾害防治问题同样严峻的中国同样需要借鉴国际减灾经验。我国健全了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相关的法制体制,完善了灾害预警的系统,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各种大灾大难发生后,保险业的反应也十分积极地响应进行查勘理赔。然而若从理赔的金额上考察,我国保险业参与减灾救灾的程度仍然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危难时刻的“紧急反应”并不能掩盖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健全巨灾保险制度的呼声虽然响亮,但却几乎停留在原地踏步的阶段。如何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如何开发有效巨灾保险产品、如何分散自然灾害的风险是当前中国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